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日電 (吳平華 楊蜀丹 馬芳 )“今天又收了6個病人。”1日下午2點,簡陽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何學東從口袋里掏出一沓住院單,這是他上午半天門診的“成績”。自從他改進了食道癌的手術方法后,慕名而來的病人絡繹不絕。

食道癌是一種高發病癥,發病原因大多為長期養成的不良飲食習慣,愛好腌制品、臘肉、泡菜等食物,以及長期大量飲酒造成的。“對于食道癌的治療方法,30多年前的傳統治療為經左胸行食管癌切除術,將病變的食管切除,再將胃掏出來進行縫合,創口大、風險高,近10年來對此類手術進行了改進,大多在右胸、上腹、頸部處以微創手術完成。”何學東介紹,但經過他長期臨床研究發現,由于通常使用機械吻合,胃和食管的連接處出現吻合口瘺的幾率較高,這時患者就需要停止進食,采取輸送營養液的方式維持生命體征,并存在很大的風險,而且增加住院時間及費用。

前年一位患者深深觸動了何學東,讓他開始學習研究更好的方法。“一般10天左右傷口就能愈合,但那位病人出現了吻合口瘺,幾個月都沒有進食,看著他躺在床上瘦骨嶙峋,嘴唇干裂,顫抖著問我‘什么時候可以吃東西了’,我心里特別不是滋味。”何學東說,作為一名外科醫生,講究手里的活,既然機器吻合不利于傷口愈合,那么可以采取手工分層套入吻合的方法,將食管與胃連接處兩層表層分開縫合。通過多次手術,何學東用手工縫合的食道癌病人出現吻合口瘺的幾率為0,讓他更加堅持使用這種方法,并在科室團隊中進行了廣泛使用。
“手術中多花10多分鐘進行縫合,不僅能避免出現吻合口瘺,還能省去機械吻合幾千元的費用。”原本經放化療的食道癌病人愈合能力較差,在何學東的嘗試下,對此類病人采用手工分層套入吻合的縫合方法,通常7-10天才能進食的病人可提前到5天進食,恢復良好的7天就能出院,大大縮短了治療病程。
將當天收治的病人資料交給同事錄入資料后,何學東又立馬來到病房,查看昨天手術的病人恢復情況。“明天5臺手術,做完估計又是11點后了。”何學東的正常下班時間是下午四點半,但工作到深夜已是家常便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