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31日電(吳平華)農村集體經濟,一邊承載著鄉村各項設施建設,一邊承載著群眾的切身利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村與村之間存在著要素不對等,產業發展不協同的因素,容易導致強村越來越強,弱村越來越弱。2018年,四川省簡陽市開始將“飛地”理念運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創新提出“飛地抱團發展模式”,實施“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旨在通過這種模式破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瓶頸,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2017年以來,我市利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果,將如何用好、用活集體的資產資源,持續激發要素的活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民致富增收,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目標。”簡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集體經濟發展科科長羅建芬表示,“飛地抱團發展模式”是簡陽市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一種新的模式探索方式,將村與村之間的土地、人力、技術、市場等優勢資源進行整合,有效解決了獨村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品牌化效益化不高等問題。

“強村在資金、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具有優勢,相反,弱村則在這些方面顯得較為薄弱,但是弱村在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等方面具有優勢。通過實施‘飛地抱團發展’后,強村弱村優勢互補,發展能力較強的村在優勢上向弱村傾斜,生產要素向弱村流動,最終實現強村帶動弱村,富村帶動窮村的發展。”羅建芬補充道。
有了模式建構的基礎,塑造典型抱團發展由此落地,發展底子較好的平武鎮尤安村在首選之列。據了解,簡陽市農業農村局整合鄉村振興銜接資金2000多萬元,用于尤安村的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川西林盤打造、鄉村酒店建設。現在的尤安村不僅擁有多元化、規模化的產業體系,鄉村旅游也在村里蓬勃發展。另外,成都市計劃實施的10萬畝精品糧油產業園區第一期就以尤安村為中心。作為中心,尤安村能夠輻射帶動13個弱村壯大集體經濟。在強村的帶動下,弱村壯大集體經濟有了方向和希望。
今年以來,尤安村與禾豐鎮連山村、元吉村、普安社區、火盆村等13個弱村一起,成立了簡陽市六聯共興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公司化運作,實施“村村聯合、資源連體、產業連片、責任連帶、股份連心、利益連戶”的閉環帶動方式,形成以強帶弱的聯盟體系,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看到尤安村帶動的弱村集體經濟連年攀升,2021年,云龍鎮新樂村找到尤安村希望能夠得到幫扶帶動。根據新樂村的種植情況,尤安村無償提供種子和化肥,組織新樂村的勞動力進行生產,并與新樂村簽訂供給合同,以最低保護價對新樂村的農產品進行收購。僅一年時間,新樂村的集體經濟收入達到了10余萬元。
“強村帶弱村,不能只是一味地‘輸血’,還要幫助他們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尤安村黨委書記段作其說,接下來要將弱村納入到公司管理范圍,在訂單和資金方面給予幫扶,同時幫助他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農旅融合的景點,以此激發他們的自我“造血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