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17日電 (記者 張浪)17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成都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移動源污染治理攻堅戰新聞通氣會,解讀《成都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移動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通報大氣污染典型案例,發布兒童科普繪本《迷糊偵探藍天擒魔記》。
據悉,按照國、省相關工作要求,近期成都市生態環境、發改、經信、公安、住建、城管、交通運輸、財政等22個部門聯合制定了《成都市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移動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到2025年,成都市細顆粒物(PM2.5)與臭氧(O3)協同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PM2.5濃度達35.4微克每立方米,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明顯下降,臭氧(O3)濃度增長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到83.7%,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推進重點工程方面,一是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調整。統籌大氣污染防治與“雙碳”目標要求,開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二是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新建城鎮燃氣管道800公里,力爭規劃建設(含改建、擴建)40座加氫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至44%以上。三是加快工業污染深度治理。重點工業企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深度治理,爭創一批A、B級或引領性企業;開展傳統產業集群升級改造,到2025年,實現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減排總量分別達7410噸、10700噸。四是加快移動源污染防治攻堅。當前,成都市汽車保有量已超過640萬輛,居全國第一。要按照“車、油、路、企”統籌治理思路,加快構建“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低碳交通出行和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到2025年,繞城高速以內的公交車、巡游出租車、城市物流配送車基本實現新能源化,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汽車,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鐵路貨運到發量較2020年提升30%;柴油貨車排放檢測合格率超過92%。五是加強城市面源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全面開展綠色施工,逐步提高綠色標桿工地要求和綠色施工標準。強化道路保潔,到2025年,各區和各縣(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分別達到85%、75%以上。持續加強露天焚燒管控,加快打造綠色鈑噴汽修企業及綠色標桿加油站創建工作。
強化區域協同方面,一是構建成德眉資四市“共同參與、共同資助、成果共享”合作機制。到2025年,進一步做強成德眉資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提升區域大氣污染成因分析研判能力,推動成德眉資環境空氣質量、污染源信息等數據共享,開展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重污染天氣應對以及聯合執法檢查等工作。二是爭取上級支持,完善成渝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協作機制和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落實成渝兩地生態環境監測合作協議要求,推動與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銜接融合,共同制定區域內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嚴格執法檢查方面,在工業源、移動源、面源等領域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有效震懾違法企業,為守法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將加大監管力度,加密執法檢查頻次,加強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車流量、衛星遙感、工業用電量以及熱點網格等數據分析,提升監管效能,督促企業、工地等嚴格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責任,對應急減排措施落實不到位的,將依法處罰相關企業(單位)以及有關責任人,并按規定下調重污染天氣績效等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