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1日電 (曾佳莉)今年以來,江油市緊緊抓住省級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這一契機,全力提升勞動糾紛調處效能,展現出江油對勞動者權益的高度重視。

構建多元治理新格局
“趕緊和建設單位溝通,我們也要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去調查,農民工工資問題不是小事,必須盡快解決。”監察大隊長胡偉對工作人員說道。監察大隊在開展線上監管時發現,某在建項目未及時上傳發放工資銀行流水,出現預警信息。
工作人員火速趕到施工地點,經過仔細詢問和調閱賬目,查清了事實:項目建設單位該月未及時將民工工資撥付至施工單位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導致施工單位未及時發放民工工資。在人社局的監督下,該月的民工工資很快通過銀行專戶發放。
這是江油聚焦民生痛點欠薪問題靶向發力,實行“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法的日常回放。該市運用四川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管平臺開展線上排查,對出現預警的在建項目進行重點執法檢查,開展勞動用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15家,檢查在建工地43個,協調處理勞動糾紛17件,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移交公安2起,納入信用聯合懲戒名單1家,極大增強了治理質效。
江油市還圍繞落實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起仲裁監察、工會、司法、公安、行業主管部門、屬地鄉鎮“六方聯治”機制。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重點關注群體,先后組織67家企業開展集體協商活動,受益職工4119人,切實保障各方權益。特別是通過“兩法”銜接機制,人社部門申請追加股東(含未屆出資期限股東)和法人為被執行人案件7件,均得到法院支持執行,打破欠薪案件中單位無資產的執行僵局,探索出一條有效維護勞動者權益的新路。

打造溫暖基層公共服務體系
黃女士在某塑業公司上班時受到了工傷,左上肢被機械嚴重絞傷,經鑒定為七級傷殘。受傷后,黃女士不僅沒有拿到應得的工資,醫藥費還拖欠著,算下來已有34萬元,單位現在效益很不好,拿不出來錢,只支付了9萬多元。經過三合鎮調解中心兩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單位終于和黃女士達成了協議,每月支付其1.5萬元,既保障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本來,我以為自己山窮水盡了,沒想到三合調解中心這么給力,這么快就幫我解決了難題。”黃女士身體的殘疾雖無法恢復,但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江油市著力打造全方位的和諧勞動關系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立“一站式”調處勞動糾紛聯合調處中心1個,企業和行業黨組織181個,基層調解組織78家,勞動者戶外驛站56個。組織全市34家企業50名勞資專員參加勞動關系協調師培訓和國家考試,培養勞動關系協調的專業人才,并通過普及性指導,培育“勞動關系明白人”300余人,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