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7日電 “我們希望在四川落地具體產線,比如新建的數據中心,可以考慮我們的液冷方案。”近日,在成都“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赴華為公司生態合作企業調研及座談會上,華鯤振宇川藏總經理周青山提出了期許。
了解到這一訴求,主持會議的調研團隊負責人當即點名了成都市相關區縣、部門及平臺公司,要求一起研究,加快推動,推動這一液冷技術在成都早日實現“零”的突破。“給企業一個試點機會,它就有可能回報一個大產業。”在該負責人看來,企業在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應該盡快得到滿足,推動應用場景的落地,讓生態圈企業加強合作。
近日,成都市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數據顯示,今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73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當下,成都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通過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著力推動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我的電話24小時開機,大家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系。”近日,在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一場針對微波射頻領域的供需對接活動上,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智能終端產業處(通用電子產業處)處長李坦現場公布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在他看來,服務企業是一個常態化的過程。

產業發展離不開公共服務。在今年9月的一場現場調研中,成都天翔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希望產品能找到更多應用場景和應用企業,隨后,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便組織7家環保、化工、裝備制造企業聚在一起,為其創造合作交流機會;成都遠望雷芯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希望相關職能部門能夠推薦高質量、近距離的代工企業以解決能效問題,幾天后,成都市武侯區微波射頻產業推進專班成員蔣根杰帶著遠望該公司總經理謝承華一行,跑了3家有代工能力的企業,幫助企業解決配套代工廠的問題。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在四川成都組織召開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會。這一會議的召開,凸顯了國家對成都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視,也為成都民營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此次會議透露出一個重要信號: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支持基礎研究選題多樣化,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開展高風險、高價值技術研究。

成都正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成都城市創新指數升至全球第23位,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3萬家、5年增長兩倍,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占比達90%以上。通過發揮科創平臺溢出優勢,成都打造民營經濟創新高地,今年以來,成都已發放補貼資金18億元;強化重大平臺產業孵化,成都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達272家,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細胞治療等24個未來產業細分賽道。為激發民營經濟創新活力,成都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和技術經紀人職稱評定改革,“先確權后轉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等14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

此外,為優化發展環境,成都正在做強以開發區為主體的產業園區,開展“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通過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功能定位、產業結構,提質園區基礎設施、公服配套、風貌形象,推動實現“特色立園”;通過賦政策之能、科技之能、管理之能,增服務效率、要素效用、產出效益,推動實現“企業滿園”。
未來,成都產業園區沿著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注重圈鏈融合、集群發展,提升園區規模能級;注重產研聯動、創新發展,激發園區澎湃動能,打造成都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