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規劃布局了4個省級新區,分別位于成都都市圈和川北、川南、川東北3個省域經濟副中心。省級新區最新的建設進展和成效有哪些?今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成都舉行“五區共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一場“推動‘五區共興’,促進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展改革委、省委政研室、經濟和信息化廳、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情況,并答記者問。
省西部開發辦(攀西辦)副主任、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一級巡視員鄧長金介紹道,三年多來,省級新區發展保持強勁態勢,經濟增速均高于全省和所在市水平,投資保持年均兩位數增長。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城市新區潛力百強榜單中,成都東部新區位居榜首,其余3個省級新區均進入前30。
鄧長金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省級新區是承擔全省乃至全國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是支撐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高水平建設4個省級新區,將有利于統籌優化全省區域經濟布局,增強成都都市圈、省域經濟副中心對高端要素集聚轉化能力,推動優勢區域領先發展,更好帶動“五區”整體提升、協同共興。在推進新區建設中,始終要注重做到“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差異化發展。“一區一策”為新區量身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強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突出特色產業,安排省預算內投資支持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著力提升新區綜合承載能力。特別是根據各新區比較優勢,明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引導支持新區加快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產業集群。比如,針對綿陽擁有長虹、京東方等一批電子信息龍頭企業,重點支持科技城新區發揮這些企業的市場和技術優勢,進一步做深做細超高清視頻、集成電路封測等電子信息產業細分領域,提升參與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鏈分工協作競爭力。
二是堅持集約化發展。高起點謀劃、高標準編制新區發展規劃,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在保障發展空間的同時,更加注重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土地投資強度、人均用地指標的整體控制,實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比如,在南充臨江新區推行“畝均論英雄”發展方式,2022年畝均投資同比提高30%以上。統籌已有編制組建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精簡壓縮綜合管理類機構,建立大部門制運行模式,實行扁平化高效管理。比如,成都東部新區整合行政職能設置12個工作部門,機構數量遠低于成都其他區(縣),政務服務體系依然保持了高效運行。
三是堅持市場化發展。組織新區參加全省制造業投資推介會、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等活動,在新區舉辦國際科技博覽會和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等重大展會活動,不斷擴大新區知名度和影響力。去年舉辦的首屆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宜賓三江新區簽約引進了19戶知名企業、總投資達452億元,今年6月份將繼續在三江新區舉辦第二屆大會。支持新區開展聘任制公務員工作,采用市場化方式引進急需緊缺人才,提高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對標國家級新區,推動省級新區不斷完善核心功能、提升發展能級,增強經濟承載力、創新資源集聚力、改革集成力、人口吸納力,為成都都市圈和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鄧長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