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隆昌這片土地上,有傳承近千年的“匠心”,更有綿延數百年的民俗,省級“非遺”—隆昌土陶聞名遐邇,而以牌坊文化、土陶文化、沱灌文化為代表的隆昌市三張文化牌已然亮出。
近年來,四川省隆昌市依托自身文旅資源優勢,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戰略機遇,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從實際出發,走上了一條以建成“天府旅游名縣”為目標的創新、融合、差異化、高質量文旅產業發展之路。

2021年6月16日和6月17日,20家中央、省級權威媒體和主流商業媒體走進隆昌,一同領略和感受青石之城、牌坊之鄉——隆昌豐富的旅游資源和魅力。
面對疫情下文旅發展新形勢、“十四五”發展新格局、自主旅游時代新趨勢,隆昌市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為契機,不斷拓寬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思路,讓隆昌創建之路走的更快更穩。
同時擁有兩個4A級旅游景區
代表內江最早入圍天府旅游名縣
隆昌已有兩個4A級旅游景區:古宇湖和隆昌石牌坊景區,是內江第一個擁有兩個4A級景區的區(市)縣,也是內江最早進入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的區(市)縣,隆昌目前正在爭創更多的A級景區,同時準備引入社會資本,落地一家五星級豪華酒店,提升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
走過隆昌石牌坊群,彷佛穿越回了舊時光隆昌石牌坊,位于中國四川省隆昌市境內的石牌坊群,是中國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建筑類型,2013年被國家評為4A級旅游景區,是國家重點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隆昌石牌坊,現存清代時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稱中國石牌坊之冠。現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別分布在隆昌市區北關和南關,其中北關(道觀坪)7座,南關(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應村鎮。在我國其它省份也偶見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規模、分類別出現的,且建造工藝精湛、造型端莊、雕刻精細、保存完好、寓意深遠,實屬全國罕見,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和完美的藝術價值。

2001年06月25日, 隆昌石牌坊作為清代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隆昌市在明清兩代就有“驛道之縣、青石之城、石牌坊之鄉”的美譽。早在秦漢時期,隆昌就已是“東連荊湘、北接秦隴、南通滇海、西池敘馬、東北阻安岳榮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以彈丸之地而當六路之沖”的重要交通樞紐,是人流、物流的過往之道、聚散之地。
據史料記載:隆昌市境內沿古驛道建有青石牌坊69座,另有171座廟觀的鎮山門坊。隆昌市最早的石牌坊名曰“岱宗坊”,建于南宋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最晚的石牌坊名曰“陳劉氏節孝坊”,于民國14年(公元1925年)奉“大總統令”而建。經數百年自然侵蝕及“文革”10年人為破壞,隆昌石牌坊現存17座。2001年,隆昌17座石牌坊及其重要附屬文物巴蜀古驛道(現存3段,計長4500米)、碑刻5通、摩崖石刻4處、云峰塔、云峰關一并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經國家文化部備案,中國鄉土藝術學會命名隆昌市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天下牌坊,薈萃隆昌。隆昌石牌坊以6條千年古驛道為存在環境,以市產青石為載體,形象無聲、真實生動地記載了明清兩代巴蜀人文演化的歷史進程,立體見證了隆昌“因(驛站)置縣,以道(驛道)興成”的成域發展歷史,是集哲學、歷史、數學、力學、建筑學、文學藝術精粹為一體的明清建筑精品代表作,具有很珍貴、很高的歷史、藝術、文物科學價值。
隆昌牌坊,千年絕唱。隆昌石牌坊與全國現存牌坊相比,有著鮮活生動的、不可替代的地方個性特點。一是存坊數量多,且相對集中。現存17座,其中13座集中保存在隆昌城區南北兩關巴蜀古驛道上。二是種類多,建造方式靈活。隆昌石牌坊不僅包容了天下“忠、孝、節、義”四種類型,而且還有百壽坊、鎮山坊、山門坊、觀賞坊四種類型。三是多人共坊,男女同坊。天下牌坊多是一人一坊,坊主單一,而隆昌石牌坊則有三座是多人共坊,男女同坊。四是氣勢恢宏,雕刻精美。隆昌石牌坊多為三門四柱三重檐五滴水牌樓式結構,所有石制,均仿木結構營造、五是文化內涵豐富,藝術魅力無窮。隆昌石牌坊或取材于戲曲故事、民間傳說,或引經據典,分別運用淺體、深體、甚至鏤空刻鑿技藝,整個牌坊滿溢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巧奪天工的藝術魅力。目前,隆昌方面也在考慮開放石牌坊周邊文創產品,通過文化帶動旅游,讓游客消費力得到釋放。

隆昌石牌坊景區由北到南,它們分別是:郭陳氏節孝坊;禹王宮山門坊(鋤莠安良碑);牛樹梅德政坊;孝子總坊;劉光第德政坊;肅慶德政坊;郭玉巒功德坊;舒承浞百歲坊;節孝總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壽德政坊;覺羅國歡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
17座石牌坊有著17個動人的故事,在今天看來,同樣具有現實意義。每座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兩側也分別刻有擅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福”“壽”等浮雕。
無論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節孝牌坊還是百壽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寫文筆等方面都極其講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盡顯突出位置。“高”指牌坊要有氣勢,“精”是雕刻工藝精致、用石獨特講究,“理”則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圖案頗具深刻的思想內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
每座上面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動植物等圖案,圖案造型講究,雕工精美。這些牌坊均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間,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其建筑格式大多為四柱三門三重檐、五滴水、三開間牌樓式清石仿木結構建筑,總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左右。牌坊南北向古驛道延伸盡頭為界,東西向以石牌坊兩側向外延伸15米為界。
2005年3月毛澤東主席女兒李納到隆昌考察后,隆昌被中國鄉土協會命名為“中國石牌坊之鄉”。
隆昌石牌坊保存數量多、相對集中;種類、建筑形式多樣;坊主多人、男女同坊;豎石仿木,渾厚雄偉;文化內涵豐富;富有鮮明地方和民間特色,有很高的審美觀賞價值。隆昌石牌坊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的牌坊類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國內最大孔子青銅像
對望生態古宇湖
隆昌古宇湖面積5.4平方公里,與杭州西湖相當,東西最長7.5公里,南北最寬2公里,最大水深27米,平均水深15米,庫容量5600萬立方米。
古宇湖是上個世紀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湖泊,湖中島嶼和半島較多。據了解,全國3大候鳥遷徙線路,有2條經過四川。邛海和古宇湖,是四川省候鳥遷徙的兩個重要目的地,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古宇湖都會迎來大量的候鳥前來棲息越冬。據不完全統計,有大白鷺、鸕鶿、鴛鴦、綠翅鴨、赤麻鴨等7目19科72種鳥類。
隆昌市愛鳥養鳥協會會長王林遠常年觀察候鳥,對候鳥的習性頗為了解。“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會到古宇湖,最多時有10萬余只水鳥來此越冬。”為留住候鳥,古湖景區管委會的工作人員以往會不定期將玉米、稻谷喂給候鳥吃,一年可達2—3萬斤谷物。但從去年開始,古湖景區不再進行投食和補飼,甚至還拆除了由蘭竹制成由大型鳥排。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古宇湖不再建設與保護水源無關的工程。站在隆昌古宇湖的北入口,是一個宏偉壯觀的青石公園,它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異,又有新時代人工打造之壯美。視野之內,儒家文化無處不在,所以,人們莊重地稱它為“孔子公園”。
走進孔子公園,廣場中央,是一座高達27米,重達20多噸,國內目前最大的孔子青銅像,他毅然屹立,儼然望著那一片與杭州西湖面積相當的古宇湖,隆昌人的飲用水源保護區。

孔子公園,是一座臨近古宇湖的近年建造起來的公園,一旁是湖水,一旁是山林,已成為當地百姓接客會友的必選之地。
“繼打造了古宇湖北入口工程之后,古宇湖周邊再也沒有修建與保護水源無關的工程。”李琳透露,2014年底,國家林業局正式同意全國140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隆昌古宇湖獲批建設國家級濕地公園,成為內江市乃至川南地區首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區。
隆昌正全力爭創天府旅游名縣,“恢復和保護”則是古宇湖的根本遵循。隆昌古宇湖濕地公園結合隆昌市“三古之旅”打造,實施生態綠化工程、栽植水生植物……通過恢復和保護,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公園水質,局部修復濕地。創建天府旅游名縣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候鳥有信,應時而歸。“禁止投喂”,不僅應該是人類的規定,其實也是自然界對所有生物的一個規定。隨意投喂候鳥,實則是缺乏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是缺乏對生命、對大自然的認識與敬畏。
對生命的態度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尺。隆昌古宇湖禁止投飼候鳥,體現的就是一座城市對于生命的愛護與敬畏。“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這般世外桃源,希望能一直成為古宇湖最美麗的風景,也愿每一只候鳥都能被溫柔相待。
小城市里的大劇院
蓮峰大劇院致力打造優秀本土劇目
蓮峰大劇院是隆昌市的地標式建筑,緊鄰古宇湖東岸,建筑面積22540平方米,包括1個大型歌劇廳和1個小型戲劇廳、以及4個電影放映廳,是一座集文藝演出、藝術培訓、數字電影、會議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可滿足話劇、歌劇、戲劇、戲曲、音樂劇、芭蕾舞、交響樂、室內樂等各類大型劇目和綜藝晚會的展演。隆昌作為一個縣級市,能擁有如此規模宏大的劇院實屬難得,堪稱隆昌版悉尼歌劇院。
劇院建筑外觀整體采用淺米色作為主基調,以青色玻璃幕墻鑲嵌其中,彰顯出川南清雅娟秀的特質;四角的豎向線條由上向下收束,形成類“鼎狀”的造型;又在白底上做鏤空的“凸出”銘文裝飾,與“凹入”的玻璃幕墻及門欄象征“湖中有城,城中有湖”的隆昌城域特色,也體現出隆昌自古而來“重教化,講文德,修其身、蘊善行”的穩重而優良的人文風氣;場館四面“銘文裝飾”上縱橫交錯的LED燈帶,在夜幕降臨時,炫光四射,成為隆昌市一道非常靚麗的藝術風景線。

蓮峰大劇院的業主單位是隆昌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2018年6月起,由隆昌蓮峰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受托運營管理。本著“讓藝術走進人民,讓人民走進藝術”的宗旨,著力將蓮峰大劇院建設成隆昌市的“四堂”——藝術的殿堂、文化的課堂、精神的食堂、文明的教堂,努力為隆昌及周邊地區市民建立"文化豐富生活"的理念,蓮峰大劇院為隆昌市民推出充值100實際可抵1000元的惠民購票措施,讓隆昌老百姓花最少的錢看最優秀的劇目!
蓮峰大劇院以國際一流的聲場效果及劇院配備為基礎,以國家級藝術院團及相關專業指導作為支撐,自受托運營管理以來,組織上演了來自國際、國內的優秀劇目100余個,演出場次超過200場。其中有來自俄羅斯的《俄風舞影》,烏克蘭的《新年交響音樂會》《胡桃夾子》《天鵝湖》,美國的《搖滾百老匯》,法國的《扎迪格三重奏》,日本的《天空之城》,意大利的《邂逅西西里》等,以及一大批國內優秀劇目,如舞劇《一把酸棗》《粉墨春秋》《諾瑪阿美》《花木蘭》,雜技劇《黎明前夜》,芭蕾舞劇《死水微瀾》《追尋香格里拉》,話劇《蘇東坡》《你好,打劫》《無病呻吟》,詩舞樂《大國芬芳》,民樂《又見彩虹》,川劇《黎明十二橋》《梅女》《糖坊風云》等。駐場的荷苗藝術劇團還為孩子們創作演出了《冰雪女王》《咕嚕咕嚕牛》《皇帝的新裝》《綠野仙蹤》《小木偶的微笑》等20余部精彩的兒童劇。

此外,蓮峰大劇院還承接了隆昌市每年的人大、政協會議、組織了隆昌市首屆廟會、新冠疫情后的《又見蓮峰藝術節》等大型活動。更與隆昌市文聯、文化館等單位緊密合作,舉辦了隆昌市精品書畫展、《鄉影·鄉魂》攝影展,并開展經常性的讀書會、作品分享會、專題講座等藝術沙龍活動。
蓮峰大劇院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已經成為真正“百姓的劇院”,是隆昌市民引以為傲的文化高地。作為劇院的運營管理者,蓮峰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廣大市民的廣泛贊譽,先后榮獲2019-2020年度內江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優秀企業稱號,以及內江市文化館表彰的2020年度內江市群眾文化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文化報》2019年9月10日,曾以《大劇院為小城點亮文化之光》為題,介紹了蓮峰大劇院受托管理經驗和成果。
除了引進省內外、國內外優秀劇目之外,蓮峰大劇院還致力打造本土優秀經典劇目,蓮峰大劇院自制的反映隆昌文化的《牌坊街的秘密》也即將上演。(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