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成都11月22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道)11月22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四川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當前,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智慧社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提出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省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文濤在會上表示,瞄準全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目標,省委、省政府多次對我省數字經濟發展作出系統部署,成立了省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成功獲批全國首批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牽引的“5+1”現代工業體系,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6萬億、居全國第9位,占GDP比重不斷提高,已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緊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加快建成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按照省政府部署安排,經濟和信息化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中心組織編制《規劃》,已于近日由省政府印發實施。
發展目標
在總體目標上,《規劃》明確了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3萬億、占GDP比重達到43%,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科技創新中心和數字化轉型賦能引領區,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初步建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在具體目標上,《規劃》從總體發展指標、創新驅動發展、基礎支撐體系、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5個方面,提出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等15項二級量化目標。同時,對2035年全面建成西部領跑、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發展重要高地進行了展望。
重點任務
為實現總體目標,《規劃》提出7大發力方向、21項重點任務,并設置了17個專欄、57項重點工程。
一是以創新發展為核心,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科創中心,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突出創新的核心作用和人才的戰略地位,著力構筑創業創新人才高地、構建全面創新研究體系、建設高端創新載體平臺、打造良好創新服務生態,持續助力國家“振芯、鑄魂、固根”和科技自立自強。
二是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基礎性作用,加速優化新基建,增強數字經濟承載力。注重數據要素對數字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為全省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以數字產業化為牽引,大力突破關鍵數字核心技術,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突出我省特色優勢,重點關注“芯屏存端軟智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快培育超高清視頻、大數據、區塊鏈等新興產業,打造具有國際國內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四是以產業數字化為重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以數字化轉型升級貫通傳統產業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推進制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全方位數字化升級,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助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五是以數字政府為先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創數字治理新局面。著力完善數字政府基礎支撐,構建政府智能決策及監管能力,提高政府數字化服務效能,推動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普惠服務高效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和一網通管精細化,逐步建成部門協同、人民滿意的數字政府,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六是以數字社會為載體,拓展數字應用場景,推進社會數字化轉型。以數據流動支撐數字治理,以多種場景撬動信息消費,以需求導向打造民生服務,著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改善公共服務愿景、加速建設數字鄉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七是以優化布局為抓手,加強區域協同,助推數字經濟融入新格局。強化國際、國內以及省內區域協同發展,促進全省數字經濟合理布局,推動成渝地區數字經濟聯動,支撐數字經濟對外開放發展,不斷提升我省數字經濟輻射能力和影響力。
保障措施
因數字經濟涉及面廣,對跨層級、跨部門的協調要求高,為保障各項目標順利實現,破解數字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規劃》從五個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二是完善政策體系,加強要素保障;三是創新金融手段,加大資金支持;四是強化數字教育,提升數字技能;五是保障信息安全,營造良好環境。
此外,為推動我省重點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我省還配套編制了《四川省“十四五”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發展規劃》《四川省“十四五”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規劃》《四川省“十四五”存儲產業發展規劃》3個產業發展規劃,作為數字經濟規劃的專項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并以省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名義印發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