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四川如何做?
四川是農業大省,在全國農業生產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向來享有“糧豬安天下”的美譽。去年底,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在部署推進四川現代化建設時,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被擺在突出位置。
如何推進四川農業現代化、加快建設農業強省?2月28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四化同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發布,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主題,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詳細解讀。
看畫像
立足四川省情農情,錨定“六強”
什么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省?
發布會上,農業農村廳廳長徐芝文用“六強”來精準畫像:糧食安全和食物供給保障能力強、農業基礎強、農業科技裝備強、經營服務強、抗風險能力強、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強。
“既具有農業強國的共同特征,又立足四川省情實際。”徐芝文解釋,作為農業大省、人口大省、資源大省,四川是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的戰略基地。同時,全省農村戶籍人口超過總人口的60%、常住人口占比超過40%。因此,必須要用“六強”承載國家戰略、滿足自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需要。
特點是什么?
發布會上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必須”:必須始終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把農村農民增收致富作為中心任務,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抓手;必須堅持系統謀劃有序推進、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持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特別是,要推動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大力推動農業生產供應鏈、精深加工鏈、品牌價值鏈“三鏈同構”。
強調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保供,與四川在全國農業版圖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有關。四川是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和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強調,四川要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而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就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過程。因此,四川必須要把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能力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的根本目標、首要任務。
強調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的互動協調,則與四川推進現代化的布局有關。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馮錦花解釋,作為推進四川現代化的主引擎,新型工業化能夠加快助推農業現代化。
馮錦花透露,接下來,四川將從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農業裝備水平的提升、農業農村的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著力,為農業強省建設提速增效。尤其是,以建設農產品主產區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為抓手和載體,推動“川字號”農產品加工提質增效和相關加工業高端化精細化發展。
補短板
聚焦水利、農機、種業和科技等領域強弱項,筑牢農業強省的底部支撐
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四川從何處著手?
發布會給出的答案是:針對水利、農機、種業和農業科技等有針對性地補短板。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目前,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僅為全省耕地面積的一半左右,農村自來水還存在薄弱環節。
對此,水利廳副廳長王華表示,著眼未來,四川將通過打造骨干水網、建設重點水源工程、構建農村灌溉網絡和推進鄉村水務建設行動四大舉措,強化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水利支撐。例如,在骨干水網打造上,將布局重點骨干水利工程,協同推進聯網、補網、強鏈,形成以自然河流為基礎、多工程互通和多源互濟的水網主骨架、供水大動脈。
農業裝備是農業現代化的重點內容。但丘陵山地占全省耕地八成以上,這導致全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比全國低6個百分點的現實。如何破局?
“堅持問題導向,聚力推進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徐芝文表示,四川將通過推進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生產、推動全國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和推進宜機化改造等四大行動,提升全省主要農作物從播種到收割全過程的機械化率。
種業是現代農業的“芯片”。四川是全國四大育制種基地之一,年底投入使用的省種質資源中心庫是全國首個省級綜合性的資源庫。但對標種業強省目標,四川還有較大的差距。
針對這一現實,徐芝文表示,四川將著力抓示范、建基地、育龍頭,持續推進“川種振興”。具體來說,開展“當家品種”育繁推一體化示范;實施制種基地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建設水稻、玉米、油菜、大豆、生豬5個種業集群;實施種業領軍企業培育工程。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科技現代化。但全省自主研發新技術覆蓋率、農業成果轉化率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省農科院副院長張雄介紹,聚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未來省農科院將重點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綜合試驗站“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頭羊培育壯大”、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百千萬”、科技成果“三進支撐”、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協同創新“引領建設”、科技成果展示推介“擴聲提效”等六大行動,為建設農業強省提供科技支撐。
起手式
突出糧食增產硬任務,協同推進十大重點工作落實落地
未來五年是推進四川農業強省建設的關鍵時期,今年則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的全面啟動之年,也是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全面啟動之年。如何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確保相關工作開好局、起好步?
多產糧、產好糧仍然是重中之重。徐芝文表示,聚焦“穩播面、提單產、抓示范”,今年,四川糧食播面達到9500萬畝以上、全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15億斤以上。同時,落實大豆播種面積825萬畝。
“重中之重是大春這一季。”徐芝文介紹,多年來,大春糧食產量占全省全年糧食產量的八成以上。他透露,聚焦抓好大春糧食生產,四川將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細化目標任務分解,同步推進農資配送等春耕備耕工作。
“水要盡量供上,盡量保障不誤農時。”王華透露,目前,全川100多萬處水利工程已完成蓄水71億立方米。但從分布來看,存在不同區域的多寡不均。當下,全省水利系統正在依據既有蓄水量細化春灌供水預案。
多產糧、產好糧的前提和基礎,是要建好良田。徐芝文表示,目前四川已將年度新改建高標準農田425萬畝任務全部下達,要求各地按照“旱澇保收、宜機作業、能排能灌”標準盡快將“望天田”變成產糧寶地。
除開抓好完成糧食穩面增產和實施“天府良田”建設行動外,發布會透露,今年四川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十大重點任務還包括:推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川字號”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技術裝備研發應用、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體系、持續深化農村關鍵領域改革、統籌發展和安全等十大任務,以推動四川農業升級、農村進步和農民發展。
“大部分重點工作都已經給出年度目標任務、配套措施。”徐芝文表示,今年,四川將全力以赴取得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業強省和建設“天府糧倉”的“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