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9日電 (記者 劉忠俊)9月19日,2024年“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暨成都·第二屆知識產權供需對接會——知識產權轉化運用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場活動在四川天府新區科創生態島舉行,活動吸引了超300家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資機構和上下游企業參與。

據了解,本次活動是成都·第二屆知識產權供需對接會的第二站,以“筑巢引鳳聚天府,知產賦能促發展”為活動主題,旨在聚焦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為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牽線搭橋”,以政策合作、平臺路演、企業沙龍等形式打出一套組合拳,活動采取以“線上+線下”方式,搭建交流、融合、共享平臺。
為推動專利供給與市場需求精準“握手”,圍繞產業生態,四川省首發“8圈30鏈存量專利線上專欄”和“低空經濟領域產業需求清單”,按產業領域、技術成熟度、產業化前景等維度進行分類展示,著力促進專利技術與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

活動現場,成都市知識產權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簽署《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共建合作協議》。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重慶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成渝市場監管合作機制框架下,正式簽訂《推進西部科學城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現場還宣讀了“成渝CP新動向,成果轉化共發力”倡議,推動探索構建西部(成都)科學城和西部(重慶)科學城“創新策源+成果轉化”雙向賦能新模式,加快形成連片發展態勢和集聚發展效應,帶動成渝地區全面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還開展了知識產權轉化運用“龍門陣”沙龍活動,邀請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重慶科學城高新產業有限公司等成渝兩地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及科技型企業相關負責人參與,分享了各自在推動知識產權成果轉化運用上的探索,為進一步促進高價值專利轉移轉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通存量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成都市按“邊推進、邊細化方案”模式,高效推進高校院所存量專利梳理盤活工作。目前,75家在蓉高校院所共盤點專利5.1萬件,盤點進度達100%,進入轉化資源庫專利達3.3萬件。“在存量專利盤活工作中率先發力,積極打造專利高質量轉化的‘成都模式’。”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推動高校院所專利技術轉化落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