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bwbd > 中新網四川

成都武侯“紅色共享小屋” 催開美好生活幸福花
2021年04月01日 20:15 來源:中新網四川 編輯:堯欣雨
分享到: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1日電 (湯雁 李明)近日,在武侯區沙堰街236號的海天閣小區,一座30平方米的紅色小屋,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海天閣小區2002年建成使用,共有7棟28單元368戶,近1200人居住,是一個老舊小區。經過改造后,小區整潔、漂亮,軟硬件不亞于高檔小區。”成都市武侯區沙堰社區海天閣小區黨支部書記陳順龍介紹說,2007年,小區組建黨支部后,打造的“紅色共享小屋”走進了小區居民的生活。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走進房內,墻上掛著智能電視,里面存儲著各種學習資料。電視兩旁的木頭架子上,有序地擺放著共享書籍、工具、醫用物品、運動器具等。中間是兩張拼在一起的桌子,可供大家辦公、開展活動使用。在小區的一側,還有一個小吧臺,可以給小區居民提供茶水服務。

  “別看裝修簡單,但這是小區‘最富有’的‘三室一廳’——困難群眾的‘排憂室’、志愿服務的‘引領室’、學生青年的‘自習室’、居民群眾的‘會客廳’。”陳順龍高興地說。

  在“紅色共享小屋”里,小區的黨員、退休干部、在職人員、賢達人士共同組成了小區調解員組,形成“社區黨委+黨支部+調解員”的調解模式,及時化解小區矛盾糾紛。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紅色共享小屋”里最常見的是黨員志愿者。在黨員志愿者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衍生出了“暖心家園”志愿服務隊、“海天閣媽媽幫”、“海天閣鄰里守望”志愿互助小組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也在這里開展。

  白天,黨員群眾在小屋讀書、看報、學習、開會、休息;而到傍晚,“紅色共享小屋”就變成了“自習室”,居民志愿者何春花帶領的“海天閣媽媽幫”互助小組開展了免費托管服務,幫工作繁忙無暇看顧孩子的家庭,照看孩子們學習。

  “‘紅色共享小屋’不僅是個活動場所,它還讓小區的居民在這里找到了認同感、家園感、歸屬感。”陳順龍說,現在居民相處變得更加和諧,參與志愿服務的居民也越來越多了。

  “自從裝上了電梯,我們上下只要1分鐘左右,買菜散步不用再爬樓梯,真是太方便了。”讓小區居民謝永昌的“電梯夢”照進現實,還得從“紅色共享小屋”說起。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成都市武侯區的“紅色共享小屋”。武侯區宣傳部供圖

  “當時,有少部分居民不是很理解,擔心補貼不能及時到位,后續電梯維護等方面的問題。”回憶起兩年前,剛開始推廣加裝電梯工作的場景,謝永昌歷歷在目。

  為了打消居民們的顧慮,活躍在“紅色共享小屋”的黨員志愿者們,白天積極對接各個部門,協商解決辦法;晚上,入戶溝通,傾聽大家的意見建議。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個難題被逐一破解,海天閣小區在五大花園片區順利加裝了首部電梯,破解了居民上下樓不便的困擾,也拿到了政府的補貼款,這讓謝永昌和鄰居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光有‘硬件’提升并不夠,還需要‘軟件’上的提升。”沙堰社區黨委書記葛永明表示,“紅色共享小屋”作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延伸,集合了小區(院落)黨群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民情議事廳、三方互動聯席會議室、社區服務下沉站點、居民共享公益會客廳、其余項目服務設置等“6+N”服務功能,涵蓋了小區院落治理、黨群服務、志愿服務、居民議事、文化活動、鄰里互助等方方面面服務內容,幾乎滿足了小區群眾日常生活、議事的基本需求,打造出了小區院落“5分鐘”生活舒適圈。(完)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一级视频在线免费播放。,欧美一级特黄高级视频,精品毛片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资源站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日本特级黄免费网站 | 人人视频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