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日電 (楊勇 郭文丹)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綿陽高新區“二次創業、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
連日來,高新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引領,緊緊圍繞工業發展、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深入實施“七大戰略”、加快構建“七大高地”,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轉換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加快建設西部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載體,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是汶川大地震后引進的援川項目,經過十多年發展,企業已經從原來的年產值1000萬元發展到現在的1.5億元。“十四五”開局之年,企業有了新想法。
“今年的目標任務是在新的年產1萬臺工業縫紉機的產業園發展上加大推進力度,產業園也已經開工建設了。”四川精上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周芝瑛介紹。
產業園可以充分實現資源集聚,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企業跨越發展的關鍵所在。但在成熟開發區建設新的產業園,土地供應成了一大難題。
為解決土地問題,高新區積極為企業進行地塊選擇,并抓緊按程序向省上報建。經過努力,目前企業的產業園土地問題已得到解決。
“二期項目開始建設,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現在每天都在想如何加快建設速度。”周芝瑛說道。
及時供地,破解發展瓶頸,是高新區“一企一策”,助推企業發展的硬舉措,當地汽車及零部件主導產業的超常規發展,則是高新區進一步優化工業經濟發展“軟”環境的成果之一。

優良的“軟”環境,良好的發展勢頭,讓企業擴產上量信心更足。
在中國重汽綿陽分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工人正在抓緊生產訂單,今年一季度,企業實現了超常發展。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累計生產整車5000余臺,相比去年同期我們累計增長了800%。”中國重汽綿陽分公司副總經理宋相強表示,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高新區幫助解決配套資源和生產線升級等問題。
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既是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高新區成立了項目推進辦公室,建立一支效率高服務好能力強的推進戰隊,堅持“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項目投資一線,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全程服務”的服務理念,實現項目“入場、入庫、入統”的超常規推進。
在強有力的推進下,法液空京東方配套大宗氣站二期項目主體廠房基礎設施完成,設備基礎施工已完成60%;新型顯示產業園已完成總體工程量的23%;中電光谷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