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2日電 (侯曦)“我是永鳳村文某某的女兒,我們的賠償款已經到賬,謝謝您的幫助!”近日,矛盾化解當事人文某某女兒給三臺縣公安局蘆溪派出所“余熱映初心”調解室調解員李連銀發來感謝短信,像這樣的短信,李連銀每年都要收到幾百條。
“基層群眾發生的糾紛,小到鄰里口角,大至民事糾紛,都有我們調解員的身影。做好調解工作,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是我們的目的和宗旨。”李連銀是三臺縣公安局治安大隊的一名退休民警,他所在的蘆溪鎮,近年來憑借“綿陽戰略后花園”的獨特地理優勢,發展迅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流動人口多也導致各類矛盾交織疊加。如何防范化解社會矛盾風險,推進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打造共建共享共管共治共贏的社會治理格局,就成為擺在蘆溪派出所面前的主要課題。
近年來,蘆溪派出所以“余熱映初心”調解室為龍頭,組建由各社區、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警風警紀監督員等組成的“警民和諧工作隊”,積極探索“以民為本”矛盾糾紛化解方式,實現由單純行政手段向行政調解與人民調解并重轉變。
“萬事都逃不過一個理字,以理服人也是最能讓人接受的。”李連銀介紹,從他多年的調解經驗來看,當事雙方無論存在多大的矛盾,但基本的道理還是能講通,調解工作就是要不斷地擺事實,講道理,讓當事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化解矛盾。
在基層,群眾發生的矛盾糾紛,很多都是隨時隨意,說吵就吵,說鬧就鬧。為了確保調解工作的針對性、及時性和實效性,“余熱映初心”工作室采取“隨手調、隨時調、反復調”相結合,堅持做到隨時隨地,隨叫隨到,傾聽群眾訴求、化解矛盾。
“我們現在一遇到困難,就到‘余熱映初心’去咨詢和調解。”家住蘆溪鎮五柏村的陳阿姨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有事找‘余熱映初心’調解室”,已經成為了蘆溪鎮轄區居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當前,在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浪潮下,蘆溪派出所緊扣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堅持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用“余熱”激活“平安細胞”,真正讓和諧在轄區生根、讓平安在轄區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