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四川新聞4月6日電(朱榮杰 王春波)4月6日,一大早,廣元市劍閣縣秀鐘鄉場鎮上開始熱鬧起來,一年一度的“騾馬會”在這天開市。盡管天空下著小雨,當地老百姓還是早早地攜家中老小前來逛會,感受這大山深處的盛事。
秀鐘鄉,曾經是古騾馬道上的重要交通口岸,“上通廣元、陜西,下達中壩、成都”,是本地和周邊鄉鎮群眾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五,秀鐘鄉均要舉行盛大的“騾馬會”。“騾馬會”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傳承至今有200多年歷史。
當天市場的重頭戲在牛羊交易現場。數十名當地群眾牽著自家的牛、羊等牲畜到牛市現場,來自四鄉八鄰的買家圍著牛羊評議和交易。
今年76歲的張安連老人是劍閣縣柳溝鎮居民,在今天這天特別的日子,他早早地來到現場,就為買一頭適合的牛。通過和牛主人的講價,最終以1.66萬元的價格買了一頭已懷孕的黃牛回家。
“黃牛七口你莫買,水牛七口你莫賣!”在騾馬會現場,從業50多年的“牛經紀人”嚴以聰表示,騾馬交易靠誠信二字,通過相互摸手的方式講價,在交易中均用古樸的“行話”交流價格:兩個牛販子埋著頭,把二說成“臺”,三說成“斜”,四說成“插”,五說成“拐”,六說成“勞”,七說成“條”,八說成“敲”,九說成“轉彎”……
秀鐘鄉是傳統農業大鄉。2020年種植高芥酸油菜7000畝、種植覆蓋率95%以上,農戶交售量連續8年穩居全縣第一。作為畜牧傳統強鄉,秀鐘鄉全年出欄生豬45000頭、肉牛1200頭、羊4000只、小家禽16萬羽以上,培育養殖專合社4個、家庭農場16個。引進返鄉創業企業家建成萬頭生豬現代化養殖場1個,年出欄24000頭。全鄉生豬人均出欄率全縣第一。
場鎮上,除了牛、羊等交易市場外,今天還有飲食攤、百貨攤、服裝攤、布匹攤,鐵制農具攤、木制農具攤、篾編筐籠攤、水果攤、蔬菜攤、煙攤、雜耍攤等集中陳列,熱鬧非凡。其中,篾編筐籠攤是一大亮點,許多竹編老人將自己精心編制的背篼、簸箕、撮箕、筲箕、篩子等極具川北特色的篾貨農用器具沿街兩旁擺放等待交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