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7日電 (薛瑩瑩)四川中醫藥高專校黨委近日以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為載體,以服務學校轉型發展為目標,以三全育人的扎實推進為動力,帶領全校教職工不忘立德樹人初心,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努力用黨的建設新成效助推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

扎實開展學習促進學深悟透
按照校黨委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安排部署,校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各黨支部書記以及各黨總支分別前往游仙區東宣鎮飛龍山紅色教育基地、江油市青林口古鎮紅軍遺址等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特邀全國先進工作者、優秀校友到校作“禮贊百年·青春夢想·共襄復興”主題宣講,全校500余名師生參加現場活動,省內外相關單位的1.2萬人觀看了活動直播。
為抓實黨史理論學習,學校黨委打造黨史學習“加油站”,分批次購入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等500余本學習書籍和資料,分發給各黨支部并組織開展學習活動,鼓勵師生黨員結合中醫藥文化傳承和醫學職業教育特點,在具體實踐中深化對黨史的理解和認識。
該校校內還專門打造了紅色精神傳播陣地,通過圖書館“紅色基因書籍專區”、移動圖書館APP紅色專區、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LED屏等“送學上門、送書上門”,實現校園黨史學習全覆蓋,讓靜態資源動起來、活起來,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出新意。
重溫黨的歷史筑牢思想根基
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途徑。四川中醫藥高專利用思政課前10分鐘在全校廣泛開展“大學生人人講黨史活動”,引導當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目前已開展了15期;組織2000多名師生開展“學黨史唱紅歌頌黨恩”紅歌傳唱活動;持續開展“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緬懷先烈牢記使命”“青春報國家奮斗正當時”等系列團日活動,團員青年參與度達100%;開展了“讀紅色經典頌百年豐碑”誦讀、征文比賽,“青春心向黨獻禮新時代”五四運動紀念大會,“傳承中華經典感恩黨的深情”書畫、攝影作品比賽,“看愛國影片,迎建黨百年”主題觀影周等系列活動;還專門邀請梓潼縣兩彈城學院愛國情景劇《英雄·豐碑》劇組到校演出,激勵全校師生牢記使命、砥礪奮進。

該校還舉辦了“我看建黨百年新成就”離退休教職工座談會,89歲高齡的離休干部陳惠宇含著熱淚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與舊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表達了他永遠跟著黨走的心聲,并現場捐贈了他收藏多年的紅軍曾經使用的貨幣。
化理論為行動辦實事解民憂
四川中醫藥高專黨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利用專業優勢先后組織針灸推拿、中醫骨傷、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的200余名黨員志愿者深入社區和養老機構開展黨史宣講、測血壓、心理疏導等志愿服務20余場,覆蓋近3000人。該校還成立了食堂(超市)民主管理監督委員會,不斷改善和提高為師生服務的質量;開展“舊衣捐獻公益活動”,全校師生捐贈衣服達1000余件;向社會、和學校師生發放遺體捐獻、無償獻血等宣傳冊上千份,“獻血車進校園”活動單天獻血量達46200毫升,2020年采血量居綿陽高校之首。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高校作為育人主體更要把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四川中醫藥高專與共青團綿陽市委共建“綿陽市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教育基地”,積極探索中醫藥文化走進綿州青少年的雙向育人模式;科研項目“構建‘五元合一’醫教協同育人平臺培養中醫藥全科實用技能性人才”被列為省級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大項目,將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結合起來,大力培養適合省情、滿足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需求的應用技能型中醫人才。
該校還與安州區人民政府和安州區人民醫院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大健康產教融合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和高端康養示范基地;校地合作共建的綿陽市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基地,率先開啟了全省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新模式,基地將廣泛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與體驗活動,深度普及自救互助知識,科學訓練逃生避險技能,充分發揮應急救護培訓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

四川中醫藥高專通過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在學思踐悟中淬煉初心本色,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和社會號召力,努力凝聚起實現學校跨越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磅礴力量,為后續的高質量建設進一步固本強基、益氣生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