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19日電 (楊勇 吳美玲 王露露)基層是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群眾的所急所盼、所愿所需,是基層公共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5月19日,在綿陽市梓潼縣觀義鎮副鎮長白小東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觀義鎮便民服務中心,在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明晰劃分出咨詢引導、自助辦理、人工服務、等候休息等區域,設置有咨詢、受理、審批3個綜合窗口和2個“輪值村長(代辦員)為您辦”特色服務窗口。
“觀義鎮轄8個村1個社區,兩項改革后,觀義鎮緊緊圍繞‘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質量’的目標,建好便民服務中心‘一根針’,穿好服務事項‘千條線’,織牢服務體系‘一張網’,努力書寫服務群眾的新篇章。”觀義鎮副鎮長白小東介紹,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觀義鎮便民服務中心為群眾辦理社保、民政、衛生健康等事項280余件,其中上門辦理30余件,代辦90余件,現場辦理160余件,群眾滿意度超90%。

走到便民服務中心的前臺處,白小東詳細介紹了什么是“穿好服務事項‘千條線’”:在“進駐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辦理的行政審批事項”“下放鄉鎮直接辦結類公共服務事項”“下放鄉鎮初審轉報類公共服務事項”和“村(社區)代辦服務事項”四類事項基礎上,觀義鎮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結合對近三年事項辦理數量及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綜合研判,梳理為“最多跑一次”和“一次都不跑”兩類事項清單,捋清服務事項清單。
在建好便民服務中心“一根針”方面,觀義鎮便民服務中心設置了咨詢窗口、受理窗口、審批窗口和“輪值村長(代辦員)為您辦”特色服務窗口,打造服務綜合體。推動全部服務事項進駐便民服務中心,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行“前臺無差異受理、后臺分類審批、限時辦結”模式,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同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針對不同群體建立網絡咨詢辦事途徑,方便群眾反映問題、表達訴求、獲取信息、辦理事項。
在織牢服務體系“一張網”方面,觀義鎮選優配強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便民服務中心集中配備4名專職干部辦理服務事項。設置村級代辦集中點,實行村級代辦員代理辦,輪值“村長”匯總代辦事項輪流到便民服務中心坐班辦理。設置組級代辦收集點,開展民事代辦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組長將代辦事項轉交輪值“村長”辦理。
觀義鎮副鎮長白小東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完善鎮村便民服務體系試點工作,持續探索便民服務創新模式,讓便民向惠民、富民、安民延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