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4日電 (崔煊)近日,隨著梓潼與劍閣兩縣之間的公柘、元山兩條支渠試通水成功,歷時數年艱難施工建設,梓潼潼江河以東群眾翹首期盼已久的武引水終于流到了家門口,當地群眾第一次用上了武引水,老旱區常年缺水,群眾“看天吃飯”的苦日子從這一刻將逐步被改變。

最近兩天,梓潼自強鎮建國村70歲的老支書李茂昌,每天都會來到離自家房屋不遠的明渠上看看緩緩流淌著的清澈武引水,自從20號試放水開始,這已成為他每天忙完農活后的新的“休閑項目”。
李茂昌高興的說,自從武引一期項目建成,梓潼西半塊群眾用上武引水開始,他做夢都盼著武引渠也能盡快修到自己村上。常年缺水把大家都苦怕了,村上缺水,留不住人,產業發展更是看不到希望。如今把盼了這么多年的武引水終于盼到了眼前,群眾的好日子也就跟著到了。

在梓潼文興鎮,緊挨西梓干渠和元山支渠的火花、盤龍、照耀等幾個村的老百姓更是因為武引水的及時到來個個喜于言表。正值泡田插秧關鍵時候,當地塘庫堰以及河道幾乎全部干枯,生產用水全面全部告急,21日晚,梓潼武管局應需做出調度向該鎮緊急充水3萬余方。
該鎮鎮長楊東表示,干部群眾期盼已久的武引水的到來展現了重要的經濟作用和社會作用,不僅大面積的緩解了全鎮生產用水供水短缺緊張壓力,讓全鎮干部吃了顆“定心丸”,也真正解決了群眾的燃眉之急,穩定了民心。
據了解,作為武引二期工程建設的主戰區,梓潼境內地勢起伏大、工程技術規格高、地質情況變化多,工程建設難度極高。自全市武引二期項目開工以來,梓潼縣高度重視項目建設,相繼出臺并完善了一系列部署和舉措,在資金、技術、人力、物資等方面給予最大保障,高效開展工作,全力督促項目推進,嚴格按照全市武引二期灌區建設時間節點要求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任務,確保了通水工作順利進行。
據悉,此次公柘、元山兩條支渠試通水工作由綿陽市統一指揮實施,兩條支渠分別從西梓干渠取水經梓潼縣境內最終到達廣元市劍閣縣柘壩玉龍村和演圣鎮白壩村,渠道總長47公里,總供水量共計約148萬方。此次兩條支渠試通水成功是繼西梓干渠試通水成功后,武引二期灌區建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標志著武引二期灌區項目建設離最終建成運行又成功邁進一大步。
武引二期灌區工程全部建成后,可灌溉綿陽市的江油、梓潼、鹽亭,廣元劍閣,遂寧射洪,南充南部,涉及177個鄉鎮、1858個村組,灌面達105.32萬畝,受益人口達500多萬,將徹底改變這些地區千百年來靠天吃飯的歷史,為綿陽市率先實現農耕區“全域灌溉”和四川“再造一個都江堰”作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