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9日電 (劉剛 何云超 李娟)雅安市名山區茅河鎮被稱為“中國茶苗第一鄉”,近年來,在茶產業發展給群眾帶來經濟增收的同時,茶葉生產、加工、銷售和茶苗銷售過程引發的矛盾糾紛、茶園權屬糾紛等各類矛盾頻發。

為有效化解矛盾糾紛,茅河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探索以德治為先導、自治為支撐、法治為保障的“三治”融合整村治理新體系,逐步優化矛盾糾紛多元調解機制,從前端、中端、末端“三端”入手,推動矛盾糾紛“化整為零”。
德治教化,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
近年來,茅河鎮黨委采取“一十百”工作法,主動吸納轄區內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師、有威望的老人,組建了一支“一呼俱應”的模范隊伍,積極開展德治宣傳、引導,達到“選準一人、引領一群、帶動一片”的效果;采取“十家連心”的方式,以老人為軸,將各家各戶串聯成一個大網格,定期組織座談交流,通過老人引領,營造崇德向善、睦鄰友好氛圍;開展“百人公益”活動,依托端午、中秋、國慶等會節,開展健康有趣、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系列主題文化活動,普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形成善節儉、睦鄰里、懂法治、知感恩、思進取的良好風氣,切實將矛盾消除在發生前;以“全民讀書”系列活動為契機,依托農家書屋平臺,推動德育文化進庭院、進課堂、進暑期,讓德治素養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發芽。
自治協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中端
“鄉村治理治什么?村社工作怎么開展?群眾如何參與村級管理和服務……”據介紹,茅河鎮結合實際走出一條符合自己的路,以村(社區)為單位組建了8支“茶源義警”隊伍,堅持“自愿義務”的原則,積極發動優秀青年、黨員和群眾參與村級治理、矛盾調處。同時,通過走訪群眾聽取意見建議,重點做好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隱患排查和應急處置等工作。
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森林防滅火巡察、隱患排查處置、矛盾糾紛調處等工作1300余人次。目前,“茶源義警”隊伍已達300余人,30余名“85后”年輕人有意愿作為后備力量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經濟發展,逐步探索出一套“社呼村應、義警處置”機制,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調處能力持續提升,切實做到矛盾糾紛不上交。
法治精準,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末端
據了解,茅河鎮黨委順應茶產業發展趨勢,按照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的要求,于2016年成立了“茅河鎮茶產業矛盾糾紛調解委員會”,下設村級市場調解室,制訂茶調委和茶調室工作職責12項,從“兩代表一委員”、合作社、企業四類人群中選擇調解員36名,聘請社會知名人士、法律工作者、茶葉專業技術人士等24名,積極開展多元化矛盾調處。

2020年以來,“茶調委”依托“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全覆蓋監測全鎮,建立健全基層司法調解等糾紛調處機制,落實“三三制”“五字訣”糾紛化解模式,已處理信訪事件80余件,化解矛盾糾紛60余起,完成隨手調500余件,案件調解率達100%。其中,4起調解案例被評定為市級優秀調解案例,真正做到以規范化、科學化、精準化的調解手段將矛盾糾紛截留在鎮、化解在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