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18日電 (周超文 陳揚)17日,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八角倉村,即將步入百歲門檻的八角倉村老黨員張楷來到八角倉戰斗遺址,給前來的游人講述當時慘烈的戰斗,查看至今還留在石壁上的一個個彈孔。

自1981年清明節以來,只要有人來到八角倉村,只要有人說去參觀八角倉戰斗遺址,張楷無論手上工作有多忙,他都要親自前去義務講解。如今,他義務當這個黨史講解員已經整整40年。“之所以40年來我樂意當這個義務黨史講解員,因為我是這場戰斗的親歷者、見證者,我要讓子孫們永遠珍藏這份彌足珍貴的紅色記憶。”張楷說。
跟隨著張楷的指引,游客來到了八角倉戰斗的遺址,那是沿著懸崖邊上的一條青石板小路,沿途幾十米長的小徑崖壁上,密密麻麻高矮排列著拳頭大小的彈孔。
1965年,納溪區政府在文昌(現大池村)修建烈士陵園,56名烈士統一移葬到文昌烈士陵園,19名烈士安葬在納溪區烈士陵園。

“我要讓這段彌足珍貴紅色歷史代代傳下去。”1981年清明節開始,張楷就成為了當地學校“八角倉戰斗”的義務講解員。當義務黨史講解員,張楷犧牲了幾乎所有可供支配的業余時間。10年前的6月,他在昆明的小兒子驅車回來要接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順便避暑,彌補一下這么多年來對老父親的虧欠。張楷行囊都收拾好了,可一個電話打過來,說第二天鎮上中心小學要組織學生來八角倉村接受紅色黨史教育,他沒有一句怨言,立即取消了行程。
如今,就為這義務黨史講解,張楷40年來幾乎都留在家里,沒有出過遠門。對此張楷卻說,“因為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有人來參觀,哪個來替我準確無誤給講解這紅色黨史和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