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6月22日電 (周超文 陳揚)“安逸,現在廢棄的秸稈谷草交售給農業科技公司,就猶如將秸稈谷草存進了‘銀行’,在需要用肥的時候,憑票領取相應數量的有機肥種莊稼,既節約了化肥錢,又環保糧食也生態。”日前,在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桐梓村,72歲的秦淑均老漢推著雞公車前來領取了150斤有機肥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2020年秋收后,秦淑均將3000斤秸稈和谷草交給了瀘州雨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按秸稈和谷草量的30%來公司領取有機肥,秦淑均共領取900斤有機肥。今年開春到現在,他的900斤有機肥全部已經領取完畢。
2020年秋,在納溪區上馬鎮桐梓村的田間地頭,幾乎見不到因焚燒秸稈或谷草產生的濃煙。因為去秋農民在秋收后,就將玉米或高粱秸稈和谷草送到進村試點的瀘州雨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猶如存進了“秸稈谷草銀行”。公司經過切碎發酵等環節處理后,今年這些秸稈和谷草就變成有機肥返還給農民。這是納溪區實施的一項新舉措——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不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形成了良好的環保效益。
在農村,每年秋收過后,田間地頭和山坡上隨處可見堆放的大量秸稈和谷草。前些年,秋收后廣大種植戶對秸稈和谷草的處理方式就是將之用作家中的燃料。近幾年,隨著農村清潔能源工程的不斷推進,家家戶戶都燒上了干凈衛生的天然氣。燒上天然氣后,這些秸稈和谷草已無用武之地,農戶都是將它們大量堆積在山頭上或扔在田地頭采取就地焚燒、填埋方式處理,不僅存在火災隱患,產生的濃煙還造成了大氣污染。
2020年,納溪區在上馬鎮桐梓村高標準農田改造中,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了瀘州雨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桐梓村試點實施有機廢棄物綜合利用——“秸稈谷草換肥”項目,桐梓村的村民都把秸稈谷草當寶貝一樣收集起來,全部交到公司處理秸稈谷草的回收點,公司給予每100斤秸稈谷草按30%兌換有機肥給村民,公司開具兌換發票,來年村民到用肥料的時候可以隨時憑票來領取相應比例的肥料。

據了解,2020年秋,雖然是首年試點“秸稈谷草換肥”,瀘州雨相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桐梓村就回收秸稈和谷草達300噸,今年春耕生產展開后將有機肥兌換給村民,到目前應向農戶兌換的90噸有機肥已近尾聲。“今年我的3畝稻田全部施用的就是去年秋收后的2000斤谷草換回的600斤有機肥,公司不但替我處理了令人頭疼的燒谷草污染環境問題,還省了500余元的肥料錢,這簡直太劃算了。”桐梓村三組村民唐元明高興地說,現在有了這個好政策,今年還要全部把種植的玉米秸稈和谷草全部交給公司換肥料,嘗足“變廢為寶”的甜頭。
“公司不用出錢買輔料,農民也樂于秸稈谷草有出路,還省了肥料錢,一舉多得。”桐梓村黨支部書記張紹彬也欣喜地說,桐梓村通過“秸稈谷草銀行”運作模式,減少了焚燒秸稈谷草對環境帶來的污染,農民換回去的有機肥也改善土壤條件,減少化肥支出增加了收入,還凈化了鄉村環境,促進了農業農村的生態健康發展。
經粗略統計,桐梓村去年的300噸秸稈和谷草換回的90噸有機肥,就給村民節約化肥開支達15萬多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