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16日電 題:品牌思維賦能 藍潤集團打造民企黨建“藍潤樣本”
作者 陳曉靜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新起點,黨和國家對民營企業發展提出新的希望,確認了民營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主體,并賦予其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更加重要的使命。
藍潤集團作為以“實業報國、服務民生”為使命的民營企業,通過不斷創新黨建模式,創新品牌思維賦能黨建工作,打造了黨建成果的“五朵金花”,將“紅色精神”深深烙印在藍潤人的心坎里,把黨的先進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黨建引領 推動企業穩健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隨著時代的發展,黨建已經成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密碼,成為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的內在標志。
從歷史進程和發展規律來看,民營經濟的發展始終和黨的政策同向、和國家命運相連。同時,長期的實踐證明,民營企業堅持以黨建引領企業發展,緊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有效引導企業“按規律辦事”和“按規矩辦事”,使企業與國家的發展同頻共振,確保企業在任何復雜形勢和嚴峻考驗中都能保持健康發展。
作為民營企業的其中一員,藍潤集團將黨建作為企業的“靈魂工程”。集團黨委找準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融合點,以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企業生產經營。同時,借助黨建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形成了統一正向的價值觀,凝聚了人才,在黨員“領頭雁”形成的“雁陣效應”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員工,激活了企業發展的活力。
如今,成立已有20余年的藍潤集團已成長為深耕大消費領域的綜合性集團,遵循以食品為主體,養殖和屠宰為支撐的發展戰略,服務大眾民生。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藍潤集團緊跟國家政策方針,不斷自我迭代和升級,在新的賽道上贏得先機,連續多年入榜“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到常年位列“四川民營企業100強”前列。
得益于整體戰略正確和個體執行力到位,而這種力量,正是在黨建賦能下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人才優勢激活了企業發展的“中樞”和“肌體”,實現了同向而行的良好局面。

創新黨建模式 讓“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在非公企業中開展黨建工作,繞不開幾項常見的“攔路虎”:一是部分企業重經濟效益輕文化建設,致使企業缺乏精神引領,凝聚力弱;二是員工履職的目標僅靠“薪酬、職級”的基本訴求來維系,責任擔當意識弱,流失率大,對于企業的穩定發展支撐力不足。
熟地細作方能巧思善工。如何進一步拓展黨建工作實效,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藍潤集團黨委深度挖掘黨建與品牌的“共通性”,用品牌思維來推進黨建工作,著眼于理念創新、方法創新、作風創新,從“同心黨建、活力黨建、多彩黨建、特色黨建、智慧黨建”入手,打造了具有藍潤特色的“五朵金花”黨建品牌,“紅色精神”逐漸深入人心。
據介紹,藍潤集團黨委跳出“單一式”的就黨建抓黨建,而在“融合”二字上大膽探索,建立了黨建與公司戰略、企業戰略、思想教育、人才培養相融共生的工作機制。參照品牌推廣形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通過設立黨建品牌館、紅色驛站、藍潤商圈黨群服務中心,以及構建涵蓋官網、公眾號的“四維”融媒體矩陣,打出一套線上+線下的“組合拳”,既做到讓黨建“看得到、聽得到、記得住、想得起”,還能夠“想參與、易參與”。
該集團黨委積極聯動政府和企業,共同策劃了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其中,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策劃了《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吸引了上千名黨員、員工代表及群眾參與;開辦了《大咖開講》特色黨課,并先后邀請了集團執行總裁楊曉初、成都市委黨校副校長付啟章等為大家作主題演講,并與聽眾交流分享,讓“有意義”的黨課更“有意思”。
同時,該集團黨委還推出了由集團員工原創的“與黨同心與國同夢”MV,以獨具特色的文藝形式,謳歌黨的艱苦創業與偉大成就。此外,還充分挖掘各支部所屬的產業板塊特點,成立了五大特色基層黨支部,以更高的專業視角、更準的品牌定位,走出一條“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建引領產業強”的黨建品牌之路。
作為民企黨建的“新生力量”,藍潤集團黨委一直以創新開啟對黨建模式的探索,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總結出好方法,凝練出好思路,創造出好形式。不但其品牌力量開始顯現,給企業內部帶來了“質”的變化,得到了來自省、市、區各級黨政部門的充分肯定,也獲得了省內外兩新黨組織的關注,通過往來交流汲取創新理念。
以黨建強品牌,以品牌促發展。藍潤集團的穩健成長,已經證明了這套模式的高度契合性和示范性。以品牌思維賦能黨建,也已成為民企黨建創新模式的“藍潤樣本”,它不僅為新興民企黨建工作指明了道路,也為解決民企黨建的現實問題給出了可行性的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