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題:“雞司令”薛燕平:開農創園振興鄉村富大家
作者 吳平華 朱國強 艾蘭花
創業初期的他,受到資金和技術制約,曾先后三次嘗試養殖土雞均以失敗告終,但屢經挫折的他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
2013年,他再次重操舊業,竟然當起了“雞司令”,他充分運用現代種養殖技術,依托產業政策扶持,不斷探索發展模式,通過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形成產業多元結構,帶動村民共同發展,讓全村老百姓共同增收致富。

他就是薛燕平,現是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鴛大鎮五鳳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屢敗屢戰 風雨過后見彩虹
“這里離安岳縣城很近,葡萄品質非常好,特別是‘陽光玫瑰’甜度特別高。”23日,位于四川省安岳縣鴛大鎮五鳳村的返鄉農民工創業園(以下簡稱農創園)內,不時傳來一陣陣歡聲笑語,安岳縣城居民喻伊夏和小伙伴們專程過來采摘葡萄。
“農創園主要種植有大雅柑、水蜜桃、葡萄、梨子這幾類水果,水果類今年預計總收入在三十萬元左右。”而這只是薛燕平農創園的一部分收入,被大家稱為“雞司令”的他,還有一個年出欄五萬只雞苗的養雞場。這一切成績的取得,是薛燕平經歷三次創業失敗后,毅然堅持繼續創業的結果。

2005年,剛大學畢業的薛燕平,覺得家鄉發展機會大,自己在農村也能干出一番事業。于是將自己省吃儉用攢下來的3000塊錢,用來買了1500只土雞苗,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熱情似火、干勁十足的薛燕平,因為沒有任何技術與相關經驗,短短兩個月時間,買回來的雞苗就死完了。
“我堅信這樣一句話,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后沒有信心爬起來。”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后,薛燕平沒有放棄,2010年,在外打拼積攢夠本錢后的薛燕平毅然決定再次回鄉創業,發展林下生態養雞產業,最終又因為技術原因,導致血本無歸。
再次失敗后,薛燕平外出到新疆打工,一年打工下來并沒有多少積蓄,但養殖夢想一天也不曾擱置。
2012年初,薛燕平決定第三次返鄉創業,購進2000只蟲草香雞雞苗,成立了安岳五鳳庭院生態養雞合作社。經過不懈地努力,第一批雞終于成功上市,但是由于養殖周期過長,生產成本過高,最終仍然虧損。
雖然前三次創業均已失敗告終,但這也讓薛燕平看到了從事生態養殖的前景。于是,薛燕平先后到成都、重慶等地的養殖場一邊打工,一邊學習技術。2013年,薛燕平第四次重操舊業,買回1500只雞,再次當起了“雞司令”,有了良好的技術支撐后,雞苗成活率高達95%。

“當時成活率提起來了,但是周轉資金卻陷入了困境,眼看第四次創業又要以失敗告終時,縣上的紅十字博愛家園生計基金項目給了我特別大的幫助。”談及當時面臨的危機,薛燕平對黨委政府給予的支持感到非常暖心。
正是有了8萬元的紅十字博愛家園生計基金,薛燕平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從1500只的飼養規模,到實現年出欄2萬只商品土雞、15萬只脫溫雞苗、8000只七彩山雞,實現了年產值500萬元的快速擴張,從此當起了名副其實的“雞司令”。
2018年4月,薛燕平流轉了360畝土地,建設了“五鳳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建成后的農創園集農業科技示范、生態餐飲、親子研學游于一體,還能同時為30個家庭農場主、大戶、個體等農業創客的創業活動提供農業項目實訓,成果轉化等。2020年,薛燕平通過農創園引進了浙江、重慶的創業者,在五鳳村成功流轉土地1400余畝,有力帶動了本村的就業,增加了村民的務工收入。
帶動致富 引領集體謀振興
“我已經在燕平這兒干了幾年的活了,每個月固定工資一千二百元,我很開心。”汗水已經浸透衣衫,正在梨園里采摘梨子的脫貧戶李洪依然滿臉笑容。
致富不忘鄉鄰情,脫貧路上有擔當。2013年,薛燕平被推選為五鳳村村委會主任,創業成功后的薛燕平不僅通過創業園解決附近村民就業問題,還結合自身職能職責,利用自身產業發展優勢,不斷探索村民致富增收門路。
2017年10月,薛燕平通過整合省級四好村產業發展資金10萬元,發動村兩委成員、全體村民小組組長和農戶入股投資92.5萬元,共籌資102.5萬元成立大雅柑專業種植合作社,將本村5個組的荒山、荒地通過流轉的形式集中到合作社,建設大雅、春見采摘園200余畝。采用“農業項目運營團隊+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現代化經營模式,結合自己的銷售渠道獲得更大的收益。
2019年5月,五鳳村被中組部列為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村,發展100畝雷竹竹筍種植。至此,薛燕平與村黨支部同志們一起,根據整村的產業發展情況,確立了“竹海、果園、農創園”的發展思路,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一步步把五鳳村整村打造成遠近聞名的休閑、觀光、采摘基地,帶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現在好了,在自己村里就能掙錢,還可以照顧家里。”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脫貧戶劉凡清,要照顧有智力障礙的兒子不能外出務工,66歲的她目前在集體經濟合作社工作。
不僅如此,近年來,通過薛燕平與村兩委的努力,發展壯大的“五鳳返鄉農民工創業園”,為農業類創業者提供農業項目實訓、成果轉化、優質果苗等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在外農民工返鄉創業,培養了具備一定技能的高素質農民,解決當前鄉村振興人才缺乏難題,為全村的發展帶來了新觀念、新風氣、新技術、新活力。
“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我們將在經營好現有集體經濟產業基礎上,擴大產業規模,豐富產業業態。”薛燕平介紹道,目前五鳳村正在建設一個農產品初加工基地,基地建好以后將形成一個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于一體的業態模式,提高村集體經濟抗風險能力,在跨步發展的同時,確保村民穩定增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