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6日電 (陳軍德 張浪)日前,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發布《2021中國高質量發展評估報告》榜單,從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營商環境、開放發展以及民生保障五個層面、涵蓋16個二級指標對中國城市高質量發展進行了全景式評估。成都市青白江區榮獲中國“國際化高質量發展環境建設標桿區”,成都國際鐵路港因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等表現突出榮獲“中國高質量發展十佳園區”。

作為中國向西向南開放的橋頭堡,青白江強勁的投資引力和開放活力彰顯無遺。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4%,高于成都全市平均水平11.5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7.3%,高于成都市平均水平22.4個百分點。
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次獲獎為契機,繼續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突出成都國際鐵路港核心樞紐能力,利用好經開區、自貿區、綜保區、國家物流樞紐等國家戰略平臺優勢,堅持以功能為中心項目為抓手,加快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實現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在產業功能區融合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四區一樞紐”,打造現代化國際化成都北部中心,助推成都高質量建設公園城市示范區。
7月22日,滿載著來自四川隆昌的50個家紡、服裝、日用百貨等快消品集裝箱的成都中歐班列市場采購貿易專列,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由新疆霍爾果斯出境,預計10余天后抵達波蘭馬拉舍維奇,隨即分撥發往德國、匈牙利等歐洲國家。
這是四川省首個成都以外市州通過中歐班列開展的市場采購貿易出口的專列。
從無到有、從單到繁,中歐班列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推向全球。其中,已打造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聯接境外63個城市、境內20個城市的成都中歐班列,更是以其高效的速度和優質的服務,得到越來越多客商的青睞。
2013年4月26日,蓉歐快鐵(后統一為中歐班列)在青白江發出第一聲長鳴,“鋼鐵駝隊”遠赴歐洲波蘭羅茲,讓青白江、成都乃至整個四川站在面向世界開放的前沿。
8年過去了,成都中歐班列成為耀眼的“明星”,高質量發展各項指標穩居全國前列,初步構建起以成都為樞紐的通邊達海、內暢外聯國際陸海聯運通道體系,助推西部地區加速融入全球經濟格局。到2020年,成都國際鐵路港的進出口貨值達1507億元,年均帶動四川進出口貿易700億元以上。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成都中歐班列在全國率先恢復穩定運行,開行量和境外訂單逆勢增長。去年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青白江外貿進出口總額36.1億元,同比增長70%。
開放,是青白江蓬勃發展的密碼;產業,是經濟最強的支撐。近年來,成都國際鐵路港以通道促貿易、以貿易聚產業,聚集了160余個、總投資超千億元的項目入駐,為該區邁向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成都市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四川打破內陸桎梏、重塑外向型經濟地理格局提供強勁動力。
根據最新規劃,青白江將充分發揮陸港主樞紐核心優勢,圍繞碳中和關鍵技術研發示范和產業化應用以及加工出口,重點發展水電風電核電氫能等新能源裝備、綠色建材等節能環保材料,打造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示范效應明顯的全國碳中和產業發展先行區,力爭到2025年實現碳達峰目標,建成全國碳中和產業發展示范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