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30日電 (鄒立楊 蔡琳 姚茂璇)在瀘州市古藺縣茅溪鎮柏臘村,一群“長“在石頭上的小動物栩栩如生,它們都是苗族畫家古超靜的杰作——石頭畫。這些原本在大城市,在展覽館才能欣賞到的創作藝術,如今“飛”進了大山深處,扮美了村野鄉村。

左手托起顏料,右手拿起畫筆,時而輕輕描繪,時而大筆勾勒,在小凳上,古超靜一坐就是半天時間,在他的筆下,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貓出現在石頭上,他用創作藝術讓石頭“活”了起來。

家鄉多奇山異石,這為古超靜提供了更多的創作靈感。古超靜說,石頭畫之所以更特別更好看,是因為整個畫是根據石頭本身的造型“量身定做”,使得每一個石頭畫都是獨一無二的。石頭畫在精雕細琢成型后,經過反復拋光,干燥、上油等風干處理,畫面可以保存5-10年。
柏臘村有原始生態楊梅林10000畝,近年來,陸續種植的5000多畝優質楊梅全面掛果投產,依托茅溪鎮每年舉辦的生態楊梅節,通過“產業+旅游”的發展模式,不僅帶動村民致富增收,也為鄉村振興打下基礎。從小在柏臘村長大的古超靜,雖然在外工作,但時刻都牽掛著家鄉的發展,每年7月生態楊梅節的時候都會回到家鄉,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為柏臘村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古超靜從小就愛好繪畫,從上小學開始,他就一直為班上制作黑板報,雖然長大后學習的是設計專業,但并不影響他對繪畫深入骨髓的熱愛,即便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但不少看過作品的人都認為他是“科班”出生。
在古超靜眼里,鄉村振興不僅產業要興旺,文化也要繁榮,發展鄉村旅游,讓游客來了不僅有楊梅吃,也要有的玩、有的看,為此,他發揮自己在繪畫上的特長,家鄉的石頭、木板、墻壁、陶罐都成為了他的創作底板,家鄉的小動物、一花一草、民族風情特色都是他的創作對象。一幅幅生動的石頭畫、木板畫、壁畫讓柏臘村變得絢麗多彩,為家鄉的旅游業帶來新的活力。
在古超靜手中,一般的畫都能在1天內完成創作,但有一幅畫除外,那就是他耗時4天為自己家鄉精心手繪的鄉村振興壁畫,這幅壁畫長約8米,高約2米,是古超靜得意創作之一。
這幅壁畫就畫在堂屋的墻壁上,整幅壁畫清新淡雅,層次分明,在綠水青山、繁花簇錦之間,有序地分布著民族特色濃厚的小農場、民宿、音樂放映大廳、大型吃游廣場等建筑,各個部分相得益彰,極為巧妙,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古超靜手中得到了完美呈現。
據了解,古超靜在家鄉創作的作品已有20余個,遍覽古超靜的作品,除了花草動物之外,作品都帶有獨具特色的苗族圖案,讓人看后印象深刻。在這些特別的苗族圖案里,有著古超靜的創作初衷:“我想用手中的畫筆把我們苗畫更好地呈現出來,為家鄉的旅游業注入更多的民族風情特色,為鄉村振興獻上一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