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4日電 (唐倩)4日,7歲的王子嫣小朋友格外忙碌,只要一有時間就一遍遍復習《冰雪奇緣》中的英文對話。原來,她正在籌備參加成都市文化館“文化天府”云平臺舉辦的“2021年‘少年說世界’趣味英語配音風采秀”活動。為豐富全市小朋友們的假期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成都最大的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文化天府”專門針對小朋友們,推出了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廣大小朋友們在暑期品嘗了一道豐盛的文化的大餐。
近年來,成都市文化館以“文化天府”云平臺為基礎,努力探索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陣地建設,著眼滿足全市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給群眾提供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大大提升了蓉城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打造“互聯網+公共文化”高階版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互聯助推公共文化服務早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但經過提升和優化的“文化天府”云平臺,卻有其獨特的過人之處。據成都市文化館數字化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早在2019年就已經實現了全市20個區(市)縣的網上互聯互通,形成全市統一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聯盟’。”
如今的“文化天府”云平臺,不僅能在全域范圍內實現資源共享,服務配送,同時還能實現了對全市各基層文化陣地的全程網絡監管。該負責人一語道破了其中的奧秘。“截至目前,該平臺注冊用戶達728094人,下載量超135萬次,累計點擊量近58140285次。”負責人介紹道。
除了在成都市域范圍內,“文化天府”云平臺還嘗試打通西南乃至全國范圍內公共文化的互聯互通。據了解,在“成渝地•巴蜀情”2020年成渝地區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及產品采購大會暨成都市第三屆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超市活動期間,“文化天府”云平臺在曾在會場開設了3個直播間,對文化、旅游、優質項目、展演、商品進行網絡直播,吸引了來自四川、重慶、北京、上海、廣東、湖南、西藏等省(市、區)317家參展商攜帶890個項目亮相云端,線上觀展共計1529069人次,簽約意向項目3700個,簽約意向金額3856.8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天府”云平臺還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種類。從2020年開始,“文化天府”云平臺常態化推出街頭藝人直播推廣活動、成都街巷志視頻推廣、非遺傳承類視頻推廣、“20200202大聲說出你的愛”全家福征集活動、元宵節猜燈謎推廣活動、“學雷鋒”文化志愿活動等線上活動。截止目前,平臺累計投放線上活動478個,報名人數40855人,累計點擊量861055次。

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覆蓋
除了實現網上互聯互通,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定向推廣數據分析系統”是“文化天府”云平臺的另一個顯著特點。
“依托云平臺上市、縣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用戶參與數據,為全市群眾文化需求繪制更精準的‘畫像’,用海量數據多維度反映大眾的文化需求,這樣才能讓文化館的服務更加精準、更加有的放矢。”成都市文化館數字部負責人解釋到,云平臺自建立之初就專門社立了大數據分析采集模塊,收集、歸納用戶的登錄、瀏覽、點擊、參與、分享、收藏等使用習慣,并通過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對精準人群的個人公共文化服務消費習慣全方位了解。
不僅如此,平臺還創新開發了“猜你喜歡”這一功能模塊,為每個用戶定制專屬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據統計,截止目前,系統共采集了上四千一百多萬條用戶操作數據。
“通過‘文化天府’云平臺的數據反饋,我們能非常直觀的知道廣大市民對公益課程的喜愛程度。大家喜歡的課程,我們就多開設一些,不喜歡的我們也會考慮進行適當調整。”有了“文化天府”云平臺的數據支撐,成都市文化館藝術普及的工作開展更加有的放矢。
讓市民在家就能親近藝術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文化場館線下服務暫停,成都市文化館專門搭建了無人值守直播教室,率先在“文化天府”云平臺開通云直播課堂,讓所有市民在家就可以參加藝術學習活動,受到了市民極大的歡迎。“在線完成普及培訓能夠讓我們能夠適應上課節奏,跟上課程進度。”剛剛搶下今年第五期課程的劉阿姨接連點贊,“沒記住的地方還能看回放,很方便我們初學者。”截至2020年12月,“文化天府”云平臺開設線上藝術普及課52門,累計線上開班近600節,累計實名注冊學員15855人,累計點擊量241931次。
此外,“文化天府”云平臺還將成都市文化館的品牌節目“走近藝術”搬上了網絡。僅2020年,“文化天府”云平臺累計推出“走近藝術”全民藝術普及講座講座45場活動,其中包括26場“舞臺藝術”直播6場音樂會直播13場“靜態藝術”講座直播,舞臺藝術線上點擊量超32萬次,靜態藝術線上點擊量近20萬次。
今年以來,“文化天府”云平臺對藝術普及的線上直播、藝術培訓線上報名、活動預約、場館預約、活動直播、文化超市、圈子互動反饋、群眾文化需求大數據分析、慕課教學、志愿服務管理、街頭藝人管理、大家美術館VR展覽等13大板塊功能進一步進行了提升完善。
未來,“文化天府”云平臺還將通過平臺系統建設、內容運營及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繼續深挖公共文化服務的線上功能,優化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供給,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良性供需閉環,將“成都市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繼續保持在全國領先的地位,同時將平臺的優勢擴大,服務更多市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