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9日電 (程航軒)近日,成都銀行簡陽支行在一位老年客戶要求轉賬時發現諸多可疑的蛛絲馬跡,通過耐心勸說客戶,“三拒”客戶轉賬并及時報警,在銀行及公安機關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堵截一起投資詐騙案件,幫助客戶避免了30萬元損失,守好其“錢袋子”。
發現借款疑點 延遲轉賬“一拒”客戶

7月27日下午3點左右,63歲的張大媽來到成都銀行成都簡陽支行,要求提前支取一筆30萬元的大額存單。臨柜工作人員告知大媽,該筆大額存單已存1年半,提前支取會損失定期利息,并進一步詢問提前支取的具體原因。張大媽說,自己要緊急借錢給好朋友,并提供了一張借條。
該借條是一張從筆記本上撕下的紙張,十分簡單粗糙地手寫體寫著:“今借到張某某30萬元,轉陳某農行卡上,半年還金,借款人鄒某某”,上面加蓋四川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的公章。
銀行工作人員發現這張借條要素不全且情況可疑,于是提醒該老人借款要謹慎,切勿上當受騙。但張大媽不聽勸說,仍強烈要求支取存單,同時一直在網點外等候自稱是張大媽“大女兒”的人走入網點,堅持要求支取存單。
臨柜工作人員隨即將這一情況通知網點對張大媽熟悉的客戶經理,據客戶經理平日了解,張大媽僅有一個兒子,并無女兒,工作人員感覺此事異常,進一步勸說老人不要輕易轉款。
勸說無效,但不能眼睜睜看著張大媽的儲蓄被騙。銀行工作人員急中生智想了個“拖延”辦法,大額系統每天5點關閉后便無法轉賬,工作人員則故意選在16:58將張大媽的大額存單提前支取后轉入其銀行卡活期賬戶,由于大額系統關閉,張大媽無法進行跨行轉賬,支取現金也因未提前預約無法完成,最終張大媽沒能實現當天轉賬。
收款人涉借貸糾紛 再次拖延“二拒”客戶
次日一大早,張大媽在“大女兒”陪同下再次來到簡陽支行,要求將30萬元的款項劃轉至陳某的農業銀行卡上。這次,大堂經理和分管賬戶的客戶經理第一時間安撫老人情緒并耐心溝通勸說。經過一番溝通,張大媽終于透露事情真相。
原來,同行的年輕女士并不是她的“大女兒”,而是發傳單認識的。此外,這30萬元也并非借款,而是要投資給四川某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該公司承諾張大媽,對其投資每個月可獲得兩分的利息(年化收益24%),并且還會一并補償客戶提前支取大額存單的利息損失。
張大媽和丈夫前期已經多次到該公司考察,并已經投資了38萬,上周該公司還組織老倆口到景區免費游玩一周,公司稱如果此次不轉賬,公司會因資金周轉困難而導致前期投資無法按時收回。收款人陳某是該公司的財務總監,陪同辦理轉賬的年輕女士是該公司的主管。
銀行工作人員還觀察到營業大廳外一直停有一輛商務轎車,車上的其他陪同人員一直未露面,更覺可疑。銀行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企業工商信息查詢系統查詢,發現該公司目前存在多筆民間借貸糾紛。
雖然工作人員將這些情況立即告知了老人,然而仍勸說無果,老人依然堅持轉賬。客戶經理立即將此疑似詐騙情況上報支行領導并于11:20報警。同時工作人員告知張大媽,因系統原因暫不能辦理轉賬業務。
11點30分,轄區民警到達營業網點,了解基本情況后,也加入勸說,并提醒老人該情況屬于詐騙,不要進行轉賬,張大媽隨后離開營業網點。
聯系經偵大隊 “三拒”客戶保財產
當日下午2點左右,張大媽一行人再次來到簡陽支行,這次張大媽態度堅決,要求必須辦理轉賬。銀行工作人員一邊安撫老人情緒、耐心勸說,一邊與簡陽市刑偵隊進行聯系,刑偵隊要求工作人員穩住客戶,他們盡快聯系客戶子女。
下午3點左右,當地派出所再次出警,客戶子女也到達簡陽支行,簡陽市經偵大隊也及時出警,將嫌疑人及受害人帶回警局調查。
“幸好你們阻止了我爸媽。”客戶的兒子向支行工作人員道謝,他非常感謝成都銀行工作人員耐心勸導和多次“拒絕辦理”,避免了老倆口大半輩子的積蓄“打水漂”。
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