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8日電 (鄒立楊)近年來,成都市金堂縣結合推動新型城鎮化、促進鄉村振興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性舉措,統籌城鄉發展取得了新進展。

為推進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建設,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求,金堂縣在全市率先啟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建設,遵循“標準化、親民化、可進入、可參與”理念,采取先易后難、先示范后全面的方式,總計投入資金4000余萬元,通過三年時間,分批次完成全縣200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打造成功能復合齊全、資源高效利用、環境親民和諧的溫馨家園,更好發揮黨群服務中心凝聚、平臺、培訓、服務等功能作用,實現“社區和美有變化、居民親近有感受”的新格局,進一步促進了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為了讓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建設效果達到預期,貼合居民實際需求,最大程度釋放經濟和社會效益,金堂縣總結出了一套“4312”的親民化改造經驗。在親民化建設過程中,金堂縣堅持“黨建引領、以人為本、務實節約、因地制宜”四個基本原則,把滿足社區居民基本和美好的生活需求作為親民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居民滿意程度作為驗收評價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推動各領域85個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互聯,整合各類資源,最大限度節約建設經費,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實現了組織共建、建設共聯、資源共享。
金堂縣把群眾的監督、支持和參與作為推進親民化改造項目的重中之重,特別注重項目實施前“曬方案”、實施中“曬程序”、實施后“曬成效”三大環節,扎實推進“優化空間布局、合理設置功能、室內裝飾溫馨、濃厚文化氛圍、延長開放時間、服務項目多元”等12項改造,優化社會組織辦公室、舞蹈室、烘焙室、4點半學校等特色功能用房,改“辦公柜臺”為“服務吧臺”,開展“我心中的好社區”“我為社區捐個物”“共建社區博物館共享傳統文化”等活動,讓群眾走進社區有“回家”的感覺,實打實為民辦實事,已完成親民化改造的項目民主評議滿意度達95%以上,改造后的黨群服務中心成為了群眾愛來、愿來、常來的地方。
接下來,金堂縣將繼續聚焦滿足“一站式”服務和各類組織、黨員群眾開展各種活動需要,創新管理方式,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社區公共空間作用,引導和促進社會組織、群眾自組織、志愿者團隊等參與社區治理,持續引導群眾開展“我為社區捐盆花”“周末讀書薈”“親子運動會”等活動,打造人情味和生活味相融的格局,讓群眾有項目可選,有活動可參加,享受家門口的品質生活。聚焦為民服務便捷,培養“全科社工”,全口徑全領域辦理公共事務,大力推行錯時服務、上門服務、延時服務等,努力實現服務零距離;根據多元需求搭建集黨員教育、就業創業、家政服務、手工文創等于一體的能力提升平臺;積極推進智慧社區建設,讓社區居民足不出戶了解社區大事小情,不出社區實現水電氣寬帶繳費、一卡通充值、免費送藥上門等便民服務,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