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8日電 (記者 賀劭清)28日上午,四川大學125周年校慶活動暨第七屆生物醫學大數據·智能技術應用峰會在蓉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數學學院教授李安民,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理科學部主任、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江松,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品華,四川大學副校長、華西醫學中心主任張林等領導專家出席開幕式。

本次大會旨在圍繞“醫數融合”,促進數學與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生物信息學以及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等醫學領域的交叉融合研究與合作交流,為加快、加深理、醫、工交叉融合發展搭建良好平臺。會議采取“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匯集醫學、數學、理工、科研等眾多領域從業人員。
張林在峰會上指出,“醫學+”和“信息+”是四川大學近年來驅動學科發展的雙引擎。通過醫工結合、學科交叉,大力建設新醫科和新工科是學校未來的重要發展思路。“醫學+信息”中心作為我校推動醫工結合的“三中心”之一,希望憑借著華西醫學的基礎研究以及積淀的優質數據資源,集合校內理工科各大學院的專家與技術資源,在醫學基礎與理論、預防、診療與康復服務等方面實現“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推動川大華西醫學整體率先進入世界一流,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構建人類健康命運共同體貢獻川大力量。
開幕式上,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劉倫旭副院長、數學學院院長張偉年代表峰會承辦方致歡迎辭。武侯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黨工委書記潘虹,華西醫美健康城黨工委副書記周哲、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副主任何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楊品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江松先后致辭,對峰會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
儀式上舉行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商湯科技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該實驗室瞄準人工智能+機器人+醫療產業發展需求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擬形成一批具有原創性、突破性、對行業發展有重大影響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促進人工智能+機器人+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加快智慧醫療和醫療機器人等產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