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8日電 (王哲)“干練、豪爽、一個醉心于四川有著600多年年白酒歷史文化的永樂古窖‘超級創客’”。近日,“酒都宜賓濃香天下——全國主流媒體走進長江‘零公里’最優釀酒生態圈采風活動”采風團走進永樂古窖,宜賓永樂古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伍倩雯給采訪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據了解,伍倩雯,原本是一個低調的企業家,從廣東地產行業到四川白酒行業,是偶然也是必然。2016年,為響應國家倡導,推動東西協作扶貧項目工作,伍倩雯和幾個商業伙伴相約到四川宜賓考察扶貧產業,偶然間聽到了紅樓夢酒廠的情況,雖然沒有想要參與酒廠的想法,但“紅樓夢”這個名字卻深深印在了心里。

在翻閱酒廠資料時,伍倩雯了解到,酒廠內曾挖掘出明代糟坊頭窖池遺址,歷史可追溯到永樂年間,且糟坊頭遺址是“迄今為止使用年代最早、要素最全、最單純、出土文物品級最高的釀酒作坊遺址”,在2012年作為中國八大白酒老作坊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當我在紅樓夢酒廠的地藏酒窖里品嘗了30年的藏酒、了解了它的制作工藝以后,我忽然覺得這不僅是一款好酒,更是一種文化,一定要把這么好的東西傳遞出去,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白酒,知道中國白酒的魅力所在。”正是這樣的念頭支撐下,伍倩雯毅然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對紅樓夢酒廠實行并購。
2018年初,宜賓永樂古窖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宜賓縣注冊成立,伍倩雯任酒業公司董事長,同拍檔郭浩標一起以廣東永樂古窖的名義和政府簽署20億元戰略協議,開啟對紅樓夢酒業重要資產的戰略并購和重組。
既然要做,就要腳踏實地。傳統五糧釀酒工藝復雜,工序繁多,經過100多道古法工序才能成就一瓶好酒,永樂古窖傳統釀酒工藝歷經600多年的傳承,在2014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準確熟悉釀酒的每一道工序,伍倩雯一頭鉆進酒廠跟隨有著40多年釀酒經驗的師傅學習釀酒,從挑選原糧到出酒摘酒,學習品鑒不同風味、不同年份的白酒,經過不斷努力,成為永樂古窖非遺釀酒工藝的第11代傳承人。
作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存的“雙遺產”傳承者,她對四川宜賓永樂古窖寄予著的是骨子里的傳承使命,她也在用實際行動印證著這一切。
為了更好地詮釋永樂古窖歷史傳承,永樂古窖計劃在保護的前提下行維護性開發,讓古窖池煥發出新生機。通過建設永樂博物館全方位展示老作坊遺址和永樂古窖的古法釀酒工藝,將傳統酒文化與非遺釀酒工藝更生動、具體地呈現出來,以古文化煥發新活力的方式進一步助力宜賓酒文化的繁榮發展。
走進釀酒車間,濃郁的糧食香、酒糟香氣撲面而來,車間內的釀酒師傅身著短衣在高溫中揮灑汗水,放眼望去每一道工序都是人工操作。為傳承永樂古窖傳統釀造技藝的非遺工藝,保證酒體風味,車間內一直采用傳統手工方式的老工藝釀造生產,以雙手溫度釀造傳世濃香。
在現場,一款時尚、簡約大方的產品也深深地吸引了采訪團,從設計包裝上和口感上,全面詮釋著永樂古窖與現代年輕人消費的完美結合,這是伍倩雯大手筆又重細節的特別之處。
在廠區內,除了正在進行生產的釀造車間外,還有正在進行改造升級建設的新廠區。這些進行建設的新區域是廠區整體升級改造項目中的一部分。在并購重組紅樓夢酒業重要資產后,永樂古窖計劃對所有資源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改造,圍繞集科研、生產、灌裝、銷售與服務為一體的建設目標,力求為消費者打造正宗多糧濃香白酒的綜合性體驗平臺。
目前廠區生產建設內容已經基本完成,接下來將重點在文化建設方面進行升級,預計明年3月文化園區將正式啟動文化板塊建設。規劃建設永樂博物館和非遺文化小鎮,結合小鎮打造特色餐飲一條街、酒文化互動體驗一條街、非遺文化文創產品一條街、歷史記憶一條街,將其建設成為獨具特色的4A級非遺文化景區,重現岷江公館壩地區的釀酒繁榮景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