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0月29日電(王爵 劉海 陸待軍)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近日,南充市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未來五年,南充將強化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重點圍繞就業、教育、衛生健康、社會保障、公共文化服務等領域,聚焦群眾所急、所需、所盼,努力補齊民生短板,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建幸福美好家園。
堅持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堅持以政策促進就業、以產業拉動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以服務穩定就業,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保障,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未來五年,南充將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健全個性化、精準化的公共就業服務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鞏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
健全多渠道靈活就業和市場就業機制,深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大力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營造公平就業環境,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到2025年,南充力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技能人才總量達到80萬,高技能人才占比提高到25%。
堅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實施學前教育普惠公平、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質量提升等“八項計劃”,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讓高質量教育的陽光照亮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加快南充大學城、南充高中經開校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西華師范大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川北醫學院創建高水平醫科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南充)創建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創建職業教育本科大學。
將推動高中教育質量提升,推進普通高中高考綜合改革、辦學條件提升,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和普通高中辦學質量評價制度。
到2025年,南充教育支撐體系基本構建——構建大中小幼思政工作體系、五育并舉育人體系、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全民終身學習體系、技能型社會建設體系、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向更有質量、更加公平邁進。
堅持大力發展衛生健康事業

完善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食品藥品監管,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建成市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區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
將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提檔升級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讓群眾享受到更方便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到2025年,南充將基本建設成為川東北區域醫療中心、醫學教育中心和生物醫藥技術研究中心,初步建設成為成渝醫衛副中心,實現“衛生大市向衛生強市、區域衛生中心向成渝醫衛副中心、總體健康向全面健康”三大轉變。
堅持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
提高人口管理服務水平,落實“三孩”政策,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心青少年成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關心關愛城市低收入群體和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讓黨委、政府的關懷溫暖每一個人。
未來五年,將按照“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的思路,引導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持續參保繳費,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
將堅持依法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多措并舉大力提升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質量,加強部門數據共享比對,持續深化醫療保險費征繳體制改革,為全市人民群眾織牢織密基本醫療保障網。
堅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大力培育文明新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養成良好習慣。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供文化場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服務功能,打造文化驛站、文化廣場、城市書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讓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來五年,南充將深化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增強高品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市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服務功能,加強智慧文化場館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布局。
將深度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旅游資源,創作一批有溫度、有深度、有熱度的文藝作品,講好“南充故事”、展示“南充魅力”、凝聚“南充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