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5日電 (陳曉靜)一直以來,中國民生銀行成都分行(以下簡稱“分行”)深化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理念,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服務流程、優化投訴處置、培育消保文化,多措并舉助推分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邁上新臺階。

今年,防范電信詐騙是分行重點開展的消保工作之一,持續開展一系列面對社會公眾的宣教活動。近期,分行轄區內各營業網點組織了以“離電信詐騙遠一點,靠平安幸福近一點”為主題的2021年“金融知識普及月”消保公益活動,同時在業務工作中恪盡職守,擦亮眼睛,幫客戶盯緊錢袋子,識別詐騙分子,取得了突出成效。
案例1:成功堵截電信詐騙
9月28日中午11:50左右,成都濱江支行理財經理唐政接待了客戶曾先生。此前,曾先生在該行購買了5萬元的理財產品,曾先生告訴唐政說他要急著用錢,讓唐政幫他贖回該筆理財。
唐政本著對客戶負責的態度詢問了曾先生取錢的用途,曾先生表示網上有“專家”推薦了一款藥物,他準備購買。唐政聽到這里立刻提高了警覺,認為事情有蹊蹺,用這么多錢在網上買藥?這是不是詐騙分子的伎倆呢?唐政決定再進一步試探此事真假。
唐政告知曾先生產品贖回后可能無法馬上到賬。曾先生著急地說:“‘專家’說實在沒有資金可以用“花唄”借點錢,先付這個藥費。”過了幾分鐘,“專家”又告訴曾先生試試微信上面的微粒貸,讓曾先生能借多少是多少。
此時,唐政基本確定這是一起詐騙案件,在征得曾先生同意后,唐政看了他和“專家”的聊天記錄,顯示一個網名叫“健康咨詢師”的人,在微信中鼓吹某種進口藥,進行各種夸大宣傳,還指導曾先生辦理網貸買藥。唐政立刻告知曾先生這很可能是詐騙,不可以轉款,更不能去貸款。
隨后,唐政以曾先生子女的名義回復微信,讓專家給他打電話,說想了解一下是什么藥,對方卻沒了回音,撥打“專家”電話也一直無法接通。這時曾先生恍然大悟,隨后唐政幫曾先生把“專家”微信、電話拉黑,并提醒曾先生要多加提防詐騙分子。
案例2:堵截網絡詐騙匯款
9月27日中午,一名老年客戶劉某到民生銀行溫江支行要求辦理信用卡無卡存款。服務經理為客戶排號后,通過柜臺進行辦理,運營柜員謝蒙關注到客戶年紀偏大且神情較為急迫,便進一步詢問了客戶的存款用途和存款的卡號,客戶告知了卡號后,柜員發現客戶提供的是一張信用卡卡號。
謝蒙想到通常情況下多數老年人的消費習慣一般不會主動使用信用卡,于是進一步詢問了客戶的存款用途,客戶表示:一直以來有溫江支行工作人員電話通知他,劉某的兒子正在服刑中,服刑前辦有一張信用卡,卡上有欠款沒有結清,這對劉某的兒子服刑不利。
客戶反映的情況與溫江支行反詐培訓中的一個案例有相似之處,而經過了解,劉某的兒子也確實在服刑。謝蒙為了進一步核實情況,一邊安撫客戶一邊將相關情況報告給了支行流程監控崗厲珉,并詢問客戶每次通知他存卡的所謂“溫江支行”的電話號碼。
通過客戶提供的電話號碼及相關短信,謝蒙和厲珉發現來電號碼是多個個人手機號碼,而溫江支行不會用個人手機號對客戶進行通知,并且發來的短信也非溫江支行的服務熱線號碼。
兩人立刻引起警覺,進一步查詢客戶提供的卡號,經核實,該信用卡卡主與客戶的兒子同名,但是申請開卡和常住地是在另外一個城市。
客戶聽后情緒較為激動,堅定表示要給兒子還款,溫江支行工作人員提示客戶,他遇到的很可能是電信網絡詐騙,并將相關情況向110和轄區民警報告,公安部門立刻給客戶來電明確告知客戶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一定不要存款和匯款。經過耐心的解釋,最終客戶才明白過來,并對溫江支行及時堵截該筆交易表示由衷感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