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5日電 (龍婧 陶文斯)“大家快來哦,納溪濱江路這里飛來了好多紅嘴鷗。”連日來,數百只紅嘴鷗在瀘州市納溪區安富街道濱江路的江邊上翩翩起舞,或翱翔于天空,或在江邊嬉戲鳴叫,與碧水清波相映成趣,引來不少市民駐足圍觀,大家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與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們”拍照留念。

紅嘴鷗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每年3—4月遷徙到東北繁殖地,9—10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過冬。值得一提的是,紅嘴鷗喜歡在水質好、空氣好、綠化植物多的地方生活,上世紀80年代后,這些野生鳥類就鮮少出現在瀘州城區的江邊,本次紅嘴鷗停留在納溪區濱江路休憩,正是長江、永寧河生態環境總體改善的體現,也是納溪人與長江、永寧河和諧共處的體現。
“通過禁漁禁采等措施,我們長江流域的水生態系統已經逐步恢復了,引來了野生鳥類的棲息,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防控力度,確保長江流域水質良好,切實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瀘州市納溪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中隊長舒元杰說道。
每年飛抵瀘州越冬的紅嘴鷗逐年增多。據了解,在瀘州東門口、合江縣江語長灘、茜草張壩風景區、東巖公園等長江邊,都能看見紅嘴鷗的身影,數量多達萬余只。
近年來,瀘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打造生態城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實施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等舉措,強力推進長江、沱江瀘州段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境內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成效逐步顯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