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8日電(王爵 楊波)“我省吃儉用積攢了一輩子,買套房子卻幾年、甚至十幾年辦不了證,心里挺不是滋味!現在拿到‘紅本本’后心里總算踏實了……”11月7日,家住四川南充市高坪區清溪街道鶴鳴樓小區,77歲老人文友國看著手里紅彤彤的不動產權證書,臉上寫滿了喜悅和激動。

據悉,當日,該小區共有58名業主領到不動產權證書。鶴鳴樓小區是由四川華韻房地產開發公司開發建設。2008年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批復辦證面積為2196平方米。2009年該小區施工修建,2010年該小區竣工。2014年,經相關部門對該小區修建面積測量,開發商實修面積達5288.81平方米,超修3091.81平方米,致使該小區60多戶業主無法辦理房屋的不動產權證書。此外,相關部門調查還發現,鶴鳴樓小區項目還欠繳稅費160余萬元(不包括滯納金);華韻房地產公司未與小區64戶購房業主簽訂正式購房合同等問題。

2009年,文友國用所有積蓄全款購買了鶴鳴樓小區一套85.14平方米的商品房,2013年他們一家人搬進了該小區。住上新房固然開心,但文友國心里一直有個結:“房子居住不是問題,但是房產證遲遲未能拿到手,不僅影響房屋買賣,還讓我們覺得不踏實。”文友國介紹說,當時買房時開發商承諾的2010年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和相關手續,但從接房到入住三年多都不見產權證書影,買房到到現在都11個年頭了。
“我們多次聯系開發商,他們以出差、開會、正在辦理、快辦理好了等各種理由搪塞我們。”該小區業主王文茵說,為了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小區居民代表不止找開發商20次,有時候開發商就像“躲貓貓”,怎么也找不到人。為了盡快辦理不動產權證,該小區業主曾向南充市市、高坪區住建部門尋求幫助,由于是歷史遺留問題,相關手續收集調查較難,需要先收集相關證據“本想一起去起訴,但法院需要相關手續和證據,一時間60多戶業主不知所措……”王文茵說,購買該小區的業主大多都是60歲以上高齡老人,他們花光一輩子的積蓄,希望能在這里安度晚年,但沒有不動產權證書,讓他們無時無刻擔心房屋的歸屬權。這些年,不少居民表示,已經不指望能拿到不動產權證書了。
“房子對于每個家庭和個人來說,都是最大的資產,是一輩子的奮斗目標,我們一定要給老百姓一份安全感。”鶴鳴樓樓盤包案單位責任人蒲體操介紹,為了幫助鶴鳴樓小區居民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南充高坪區成立鶴鳴樓包案調處化解工作小組。并安排專人、專部門對該小區房地產開發商拖欠相關稅費、后期開發存在違法違規問題和居民購買房產“辦證難”的問題,按照“證繳分離”的原則進行解決。
2018年12月,開展鶴鳴樓包案調處化解工作小組正式對鶴鳴樓小區項目遺留問題進行摸底調查,事情迎來轉機給小區60多戶居民帶來“曙光”與“希望”。為了加快調查進度,最初3個月蒲體操和小組的成員周六周日和假期都不休息,在小區挨家挨戶了解情況,收集他們的購買單據等。“開始還有人不信任,不愿意提交材料。”文友國說,業主們看到工作小組人員春節還在調查此事,晚上10點還在小區走家串戶,經常大半夜還給打電話,叮囑準備資料等,大家也全力配合工作小組人員。
2020年6月,經過鶴鳴樓包案調處化解工作小組一年的努力,鶴鳴樓小區項目遺留問題調查清楚,南充市、區房管、住建部門開會形成了鶴鳴樓小區項目相關處置意見,并委托相關部門追繳該項目超容面積土地出讓金。“心里的大石頭落了地,真是非常感謝政府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實事!”文友國說,得知處置意見后,不少業主難以置信,向鶴鳴樓包案調處化解工作小組送去10余面錦旗,并主動補齊相關手續費用。
據了解,近年來,南充市高坪區已經解決了8個“問題樓盤”歷史遺留問題,讓3000多戶居民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預計今年全區還將解決12個“問題樓盤”歷史遺留問題,讓8000多戶居民領到不動產權證書,住進新房過春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