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9日電 (趙陽春 郭小兵 王萍) “呲——”伴隨著一股氣流聲,8日早上,四川鹽亭206-8-H1井口一時間陷入了蒸汽縈繞中……90分鐘過去后,川中油氣礦遂寧應急搶險維修中心鍋爐班代班班長陳陽長噓了一口氣,懸在半空的心終于落下了。
陳陽所在的鍋爐車川J52268班組接到井口保溫指令,立即到達現場,實施井口增溫解堵作業。而出現冰堵的鹽亭206-8-H1井,金秋氣田的主力生產井之一,早一刻解堵,天然氣就可以早一點到達用戶。

“我們不是在解堵,就是在解堵的路上”。原來,為確保金秋氣田金華區塊秋林16井區100萬方脫烴裝置擴容工程順利投產以及保障后續生產平穩運行,讓油氣礦冬季保供再添底氣。
說話間,鍋爐車已抵達現場,陳超班組所有成員立刻投入緊張工作之中。
規范擺放蒸汽管線,安裝蒸汽分配器,固定蒸汽支管線在井口節流閥油水分離器進端等生產流程點上,纏繞固定保溫層,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啟動鍋爐、預熱、送蒸汽增溫……僅僅15分鐘后,井口已是蒸汽縈繞。

10時45分,經過近1個半小時的增溫作業,生產流程冰堵點解堵,集輸管線暢通,輸氣恢復正常。
陳陽帶領大家收拾工具準備返程,“現在需要返回駐扎點,直至100萬方脫烴裝置生產平穩運行,再撤離。”
陳陽班組這個解堵小分隊,從10月28日開始便常駐核心產區,全時段候命,為產區內的7口井進行鍋爐車循環增溫作業。截止11月3日,6天時間已累計作業14井次,行程達600余公里。
在陳超班組輾轉各個井站時,遂寧應急搶險維修中心的另一只隊伍——清蠟班正在功勛油井蓬54井現場忙碌著。

組裝入井工具、安裝防噴管、下鉆、起鉆、噴蠟……這套作業程序,清蠟班在蓬54井每周至少要進行兩次。
作為西南油氣田公司唯一油氣并舉的生產單位,川中油氣礦有40余口油井需經常性進行清蠟作業,南充、射洪、遂寧三地的清蠟班每年的作業量高達900余井次。
在繁重的生產任務面前,如何保證施工安全,讓當班員工更省心省力,是生產技術負責人譚磊經常思考的問題。
深入生產一線,詳細了解操作員工信息反饋,譚磊和他的小伙伴們成立了“五新五小”創新課題,歷時半年時間,改進發明了井口高處作業可調式安全帶掛架、“自脫式”清蠟小車兩項成果并在現場應用,獲一線操作員工點贊無數。
據了解,新型井口高處作業可調式安全帶掛架解決了井口作業安全帶高掛低用的作業問題,掛架現場經過高強度試驗,具有安全帶取掛迅捷、安全限位、調整靈活等優點,且制造成本低廉,安裝方便,一舉解決了原吊繩連接、移動式安全帶掛架兩種方式的諸多弊端。
“自脫式”清蠟小車解決了清蠟作業過程中防噴管起吊不平穩與防噴管脫掛時容易卡住的問題,內置防油膠芯方便油污收集。
現場操作時一人操控方向,一人牽引尾繩即可,輕巧、靈活、安全、環保是清蠟小車的最大優點。“讓我們的操作更安全、更省力。”好不好用,當班員工趙和平最有發言權。
兩項成果在川中車載式清蠟作業的40余口油井推廣應用,經過現場近1年900余井次的清蠟作業檢驗,安全平穩未出現問題,進一步增強了清蠟作業的規范性、實用性,助力冬季天然氣保供。而兩支應急搶險隊伍忙碌的身影,一起奏響了這支冬季保供現場的“協奏曲”,齊心為冬季保供護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