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0日電 (吳平華 朱國強 )“據氣象臺預測,未來幾天可能出現強降溫天氣,過程時伴有大風,果農應在此之前搶收已經成熟果實,減輕損失……”隨著十一月的到來,天氣愈發寒冷,但在資陽、大足、潼南三地的檸檬種植戶心中,擁有《川渝檸檬農業氣象服務專報》護航的他們卻倍感溫暖。

今年以來,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力實施,資陽、大足、潼南作為成渝之間接壤的市、區,結合三地共同發展的檸檬特色產業,合作開展了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合作模式探索(檸檬)項目,為川渝地區大力推進“中國檸檬金三角”產業集群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11月5日,我們收到了第十六期氣象服務專報,專報不僅詳細描述了未來七天的天氣狀況,還為我們進行檸檬采摘、保果護果等方面提供了專業建議,讓我們對接下來該怎么做一下就有了底。”重慶市鋼宏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宗明從第一期氣象服務專報便開始關注,按照專報建議開展檸檬園間施肥、防蟲、套袋和采收等農事勞作,今年有效規避了旱澇、低溫、高溫等氣象災害,檸檬平均畝產提高110斤,實現增收39.6萬元。
除了定期發布《川渝檸檬農業氣象服務專報》以外,三地氣象部門還聯合開展實用技術推廣、攻關關鍵技術、優化服務性供給,大力推廣“檸檬四季抗旱排澇實用技術”,修訂2套5種農事活動和6類不同生育期氣象服務指標,完善川渝檸檬周年氣象服務方案,建立檸檬產量預報模型,組織川渝檸檬主產區會商、技術培訓、災情和產量調查。
據安岳縣檸檬產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安岳縣易發的干旱、暴雨等氣象災害,通過龍臺鎮、姚市鎮等鄉鎮檸檬基地,應用推廣“檸檬四季抗旱排澇實用技術”,有效規避了旱澇氣象災害,提高了盛果期檸檬樹產量。2021年,安岳縣內4萬余畝示范點檸檬產量增幅達百分之八,增收約1920萬元。
據了解,為夯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進程中的氣象服務支撐能力,截至目前,三地共建有區域氣象觀測站404個、小氣候站3個、土壤水分觀測站8個,小氣候站均位于川渝兩地大型現代農業園區,觀測網絡全部實現4G傳輸;新規劃1個檸檬開放試驗基地,18套土壤水分自動監測站,10套農田小氣候監測站;推廣檸檬農業氣象適用技術4萬余畝,指導汛期滯害防御2100畝,3個成員單位共為288家合作社、173個新型農業主體、7個涉農部門、11萬種植大戶和27家檸檬生產加工企業提供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提升智慧農業氣象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切實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積極融入農業部門‘三區三園’建設,融入國家層面的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合作研究力度,有針對性地調整優化業務產品體系、開展業務支撐技術研發和業務系統建設。”資陽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三地將以需求為牽引,著眼于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推進農業氣象服務供給側改革,聯合打造檸檬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品牌,提升氣象為檸檬特色產業服務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