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8日電(江一華)“處理結果本人非常滿意,工作人員業務熟練,態度非常熱情。”近日,在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政務服務中心,原本怒氣沖沖的岳大哥高高興興地在“辦不成事”窗口受理問題交辦單上留下了自己的反饋意見。
原來,岳大哥在領取營業執照時,因為“營商通”通知的領取地址有誤、領取時間表述有誤,讓他跑了冤枉路,一時間怨聲載道。他第一時間來到該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窗口投訴,窗口工作人員一邊熱情接待、安撫解釋,一邊及時協調業務窗口進行查詢,不到半個小時岳大哥就順利領到了營業執照,臉上轉怒為喜,連聲道謝。

“為深入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旌陽區行政審批局在政務服務大廳專門設置‘辦不成事’受理窗口,進一步擴充惠企咨詢窗口功能,公開受理解決群眾和企業辦事時遇到的‘疑難雜癥’,‘對癥下藥’為企業群眾辦成事、解難事。”旌陽區紀委監委第一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楊川介紹。
據了解,為破解“放管服”改革中“痛點”“難點”,推進“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創新政務服務舉措,旌陽區落實專窗專辦、健全機制跟辦、延展服務優辦政策,在政務大廳設置“辦不成事”受理專窗,安排專人值守,重點圍繞因政策、系統、材料要件、服務態度以及咨詢、受理、審批環節中的辦理程序等,造成企業和群眾多次跑或辦不成的問題;或因為歷史原因、社會發展變化等客觀原因,導致“難辦”的問題。專窗設有問題登記臺賬,收集企業群眾反映的辦不成事項,及時轉發相關業務股室及入駐部門(窗口)核實處理或限期整改。

此外,建立健全“辦不成事”窗口整改反饋機制,窗口設有專人進行受理、登記、督辦、回訪,針對不同類型問題分類處理。簡單問題即受即辦,一般問題2個工作日內整改反饋,復雜問題集中研討,5個工作日內反饋辦理進度,持續跟蹤直至辦結;對于權限限制“不能辦”的事項,及時答復企業、群眾,做好政策解釋,并提供咨詢渠道,減少企業群眾投訴,不斷提升辦事的滿意度和體驗感。
與此同時,將“辦不成事”窗口作為接收企業、群眾反映問題、提供建議的“端口”,同步在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鋪設“辦不成事”窗口,定期匯總窗口臺賬,統一梳理原因,推動相應解決方案的制定。將“辦不成事”窗口作為旌陽區惠企咨詢窗口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領導干部進大廳”制度,落實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幫辦代辦等機制,為企業群眾提供更為優質的政務服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