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9日電 (吳平華 胡雪 劉鈺 )“這幾天摘的是愛媛還是金煌?人手夠不夠?不夠的話要及時和我們對接,派精兵強將把果子搶出來,賣個好價錢!”近日,在翠屏區李端鎮板栗村太公田園綜合體,該村黨總支書記譚燕軍與宜賓市金禹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板栗項目片區經理何寧交談著,詢問近期園區的產業發展情況。

自2019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以來,李端鎮著力干部隊伍建設,堅持“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原則,著眼基層事業長遠發展,選優配強干部,采取“回引+培養+吸納”的做法,打破身份、地域、職業界限,回引政治硬、作風嚴、服務強的村干部到村兩委任職,助力鎮村發展。
44歲的譚燕軍便是這樣的村干部之一。
譚燕軍曾在浙江、云南打工十余年,做過工程,當過高管,也干過代理。2016年,回到家鄉的他得到村兩委舉薦,被李端鎮黨委政府任命為板栗村黨總支書記。2019年,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原板栗村與原新光村合并成板栗村,由于工作成績出色,他被任命為新板栗村的黨總支書記。

面對地域更廣、人口更多、矛盾糾紛更復雜的村情村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亟待發力的問題,譚燕軍充分調動資源,積極招商引資,帶領村民們熱火朝天地干起來。“跟老書記們相比,我們的想法可能更多,見識可能更廣一些。”譚燕軍說,招引來的企業,不論是大是小,首先要進行洽談和了解,讓他們感受到村社干部一是熱情,二是遇到問題有能力解決,“企業來到我們這個地方,不給他們創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人家怎么會有信心注入幾百萬上千萬的投資呢?”
正是這樣的活力、開放、擔當,讓入駐企業覺得,村社干部“很好打交道”。
宜賓市金禹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板栗項目片區經理何寧介紹說,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板栗村成立了勞務公司,園區需要人手,只需提前對接,第二天就能得到滿意的結果。“這次譚書記過來,主要也是解決我們企業的用工問題,銷售渠道他也非常關心。這四年多以來,村兩委很關心金禹農業,勞務用工問題、企業與老百姓之間的小摩擦,都由當地政府和村兩委協商、解決,溝通很順暢。”何寧感慨地說。
2020年,板栗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1500元,對于村里今后的發展,譚燕軍有著清晰地規劃:“一是要把企業留住,二是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規劃部署,進一步轉變村風民風,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把我們村建成鄉村旅游點位,留住更多客人。”
板栗村的變化并不是個例。據李端鎮黨委副書記鄭磊介紹,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全鎮13名黨組織書記(主任)平均年齡由50歲下降到39歲;優秀農民工占比由3%提高到34%;大專(在讀)及其以上學歷占比由52%提高到76%,村“兩委”干部年齡、學歷、能力素質等結構得以全面優化。“李端鎮將繼續強化后備干部培養,著力加強干部能力提升,全面提升村社干部的文化程度。希望李端的村社干部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李端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方面獻智獻力,為李端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鄭磊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