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19日電 (周揚)為深入落實中央民族團結工作要求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思政教師隊伍教育教學能力,由瀘州市龍馬潭區委統戰部、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和體育局、區總工會聯合主辦的2021年“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中小學思政教師教學展評活動于近日拉開帷幕。

本次展評活動分為教學闡釋、時政述評無生教學片段的初賽和課堂教學展示的決賽兩個階段,為期半個月,全區各中小學校共35名思政老師參加,比賽設置一二三等獎和特等獎。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魄,文化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各個民族只有相互尊重、守望相助,才能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比賽中,35名參賽教師用自己獨特的專業方法將思政課堂內容與民族團結精神有機結合,緊扣民族團結主題,圍繞民族團結相關理論與現實問題,通過課件展示、視頻觀看、趣味互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精彩紛呈,各領風騷。
11月16日決賽現場,80余名師生觀摩了比賽。經過激烈角逐和評委們的綜合考評后,來自龍馬高中的陳光波老師和瀘州十二中的陳溶老師獲得特等獎。龍馬潭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局局長張國勇為特等獎獲得者頒獎并對下一步聯合工作的開展提出要求。他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這個課要求更高,思政老師比其他學科老師要求也要更高,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同時也要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充分發揮專業加思政的課程組合力,結合民族團結工作的時代要求,增強針對性、吸引力,不斷備課、常講常新,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民族團結、愛黨愛國的種子在學生的心中真正扎根。
自龍馬潭區啟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以來,龍馬潭區委統戰部牢牢把握新時代統戰工作之“綱”,堅持正確的、調整過時的,不斷探索新的路徑、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本次思政教師教學展評活動,是龍馬潭區委統戰部和區教育系統過去一段時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建工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下一步,區委統戰部和區教育和體育局將以此次展評活動為起點,持續開展聯合行動,牢牢守住教育主陣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