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5日電(王爵 楊峻乙)今年入秋以來,受汛情、低溫天氣影響,部分種植工作受到影響,近日,南充市嘉陵區明確提出要緊盯群眾“油瓶子”“菜籃子”,毫不放松抓好秋冬種植工作,增強群眾自身“造血”功能,眼下他們大批蔬菜正喜獲豐收。

25日,在嘉陵區李渡鎮看到,種植戶們的豌豆尖、白菜、萵筍等農作物長勢喜人,部分蔬菜已經陸續成熟上市,而在今年十月份這里還因洪峰過境被沖刷的一無所有。

李渡鎮保沙廟村民王素華介紹,她僅豌豆莢目前就要賣8塊錢一斤,最近她家的白菜也上市了,村里對接了商戶來統一收購。據了解,他們村臨近嘉陵江,是10月份洪峰過境的受災地。洪峰過后,村上便立即進行統一安排,組織農戶們種下了時令蔬菜。受近期菜價上漲,就連一度滯銷低價的白菜也略顯“金貴”,產地發價達1.2元/斤。按照這樣的價格,王素華今年種下的白菜、豌豆尖等蔬菜全部賣出,她能在這一個季度就賺到1萬塊錢。
李渡鎮保沙廟村只是嘉陵區大力發展“菜籃子”工程的一個縮影,在嘉陵區龍蟠鎮、金寶鎮等鄉鎮都在高粱豐收后,立即組織了蔬菜的種植,使土地產生更大的價值。今年入秋以來,由于受雨水過量、多地澇災、蔬菜產量低等原因,蔬菜出現了短期的市場供應不足。嘉陵區高度重視秋冬耕種工作,在年初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緊盯群眾“油瓶子”“菜籃子”,毫不放松抓好秋冬種,積極推進良種良法良機相結合。今年剛好趕在11月期間賣了個好價錢,增強了群眾自身的“造血”功能,為鄉村振興開新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