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1月26日電 (顧朝輝 張巍威)近日,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首批精品示范點建設評審結果發布,在首批8個示范點當中,中江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獲評三等獎。
據介紹,中江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充分立足發展優勢,繼續高站位創新體制機制、高標準完善發展規劃、高質量落實發展部署,真正打造成為成德眉資交界地帶融合發展的“樣板間”。
產業協同
小燈籠成就大產業

走進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目之所及,皆是紅彤彤的燈籠,這一個個的小燈籠,背后蘊藏的都是老百姓的經濟來源,是點亮百姓幸福生活的大產業。
該示范園位于中江、金堂交界地帶,涉及金堂縣金龍鎮騎龍社區、凈因寺村和中江縣永興鎮大柏山村、七郎村,兩地都有燈籠制作傳統,每年永興鎮到金龍鎮就業務工達百人。近年來,借助“一帶一路”,燈籠已遠銷歐美、東南亞。
近來年,中江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機遇,積極推進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建設,與金堂縣簽訂了《共建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加快交界地帶融合發展合作協議》,編制了《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總體規劃》,規劃面積8.95平方公里,規劃年度2021—2035年,分起步區建設、園區主題建設、遠景發展三期,策劃包裝燈籠文化展示場館、文化街區改造等10個項目,計劃總投資46.9億元。
在兩縣的共同努力下,園區已初具規模,以燈籠設計制造、物流、銷售全產業鏈為主,相關喜慶產品產業鏈為輔,推進產業縱延橫聯。目前已建成鴻發喜慶燈籠廠、潤森仿真花手工作坊等。2021年金龍“鴻發燈籠”吸納兩地務工人員500余人,截至10月底,實現銷售收入1800余萬元。
除了傳統的實體銷售,園區還整合電商平臺和快遞物流資源,組建電商經銷聯合體,同時,積極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搭建政企溝通、信息共享、品牌推廣平臺,促進燈籠產業發展。
去年9月以來,兩地還先后組隊前往河北、浙江、陜西等地進行招商,截至目前,已與20余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
緊密合作
加快金中邊界融合

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只是兩縣合作的一個縮影,中江、金堂在農業產業、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強溝通合作,共建共享,惠民服務不斷完善。
在農業產業方面,兩地積極抓好中藥材、青花椒、水果等產業發展培育,加強農產品配套設施建設,多措并舉實現助農增收。通過發展青花椒和水果種植等特色產業,帶動兩地就近務工達400余人,500余戶農戶通過土地租金、務工、股份合作等實現年增收4400萬元。
在公共服務方面,中金兩地積極推進政務服務跨區域通辦,梳理形成可實現“金廣中仁安”無差別通辦的政務服務事項70項,涵蓋身份證遺失補辦、社保卡查詢掛失等。今年以來,兩地共梳理《第二批金中“同城化無差別”受理事項清單》40余項。
在人力資源協同共享方面,兩地積極推進崗位信息共享,舉辦“中江—金堂人才協同網絡招聘會”2次,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此外,兩地積極促進醫療機構檢驗檢測結果互認,形成《金堂縣、中江縣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方案》,明確了臨床生化、臨床免疫、常規X片、常規超聲等互認項目及具體實施措施,目前已有9家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參與互認。
“接下來,我們在著力建設金中燈籠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的同時,也將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打造現代農旅產業新品牌,爭創成德眉資同城化先行示范鎮。”中江縣永興鎮副鎮長鄭玲信心十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