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6日電 (張紅 謝代平)迎著初冬的暖陽,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70余畝梅花悄然開放,尋梅、探梅、賞梅,迎來眾多游客;1200余畝柑橘進入采摘期,采果、裝箱、上車,果子將運往全國各地……這些都得益于近年來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大南山村兩委的帶領下發展起了集體經濟。

“以前,我們村缺產業,經濟基礎薄弱,10個組3500余人過半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來的村民年齡結構偏大,部分土地無人耕種,出現撂荒。”大南山村村支書周祥均說,現在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時時說發展,村貌處處換新顏,就連相鄰村的村民也羨慕不已。
三年前,大南山村開始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相繼獲得江陽區區委宣傳部、組織部、農業農村局、郵政銀行江陽區支行等聯系單位的資金、物資和項目幫扶。“這片梅林就是那時候栽種的,挖坑、栽樹、澆水,滿山都是人,干得熱火朝天。”梅花綻放暗香來,花開的時節,村民們總會提起當年栽苗時的情景。
你栽果樹我出地、你出技術我出力、你收果子我服務,村集體經濟公司與瀘州紅柯農業有限公司攜手發展,引進蒲江柑橘栽種技術和營銷模式,打造了1200余畝柑橘種植基地。一壟壟的柑橘樹漫山遍野,經過三年的精心管理,今年開始大量收獲,個大汁甜的“金果果”掛滿枝頭,村民們正在忙著采摘。
“在家門口就業領的工資,加上土地流轉收入,我家去年收入有2萬多元。”村民馮克英說,錢是荒坡地上“長”出來的。
目前,大南山村集體經濟已有40余畝桃李、70余畝梅花、1200余畝柑橘,投資900余萬元的竹筒田項目正在火熱進行中,擴栽梅花、打造民宿、生態治理水庫、建設旅游觀光道路、人居環境整治,村民們見證著村里的發展變化,心里充滿了幸福感和獲得感,在外的年輕人也逐漸回鄉創業……大南山村集體經濟開繁花結碩果,有生氣聚人氣,更凝聚了村民干事創業的熱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