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0日電 (吳平華 劉星辰)近日,走進資陽市雁江區寶臺春天溝薯類現代農業園區,近百畝白色大棚橫臥在山溝里,在陽光下格外耀眼。眼下正值紅薯豐收季,在春天溝村紅薯地里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揮鋤開挖,拾撿裝筐,處處涌動著勃勃生機。
園區升級
村民收獲致富果

雁江區寶臺鎮春天溝村支部副書記劉顯金說:“產業發展了,村集體富了,我們村的村民也跟著富了”。自今年2月,資陽市雁江區寶臺春天溝薯類現代農業園區被雁江區農業農村局批準為區級園區后,年產值預計將由2020年的300萬元增至600萬元,帶動群眾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2021年11月17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官網公示了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擬認定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鄉鎮43個、四川省第二批鄉村治理示范村398個,寶臺鎮春天溝村榜上有名。
盤活撂荒地
打造薯類科研示范基地

據了解,資陽市雁江區寶臺鎮春天溝村幅員面積7.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28畝,近年來,由于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等因素,農村土地撂荒問題日益嚴重。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潛力,寶臺鎮多措并舉開展農村耕地撂荒整治行動,工作人員深入農戶院落、田間地頭摸底核實撂荒面積,積極盤活農村撂荒地,穩住農業生產“基本盤”。
“寶臺鎮常年平均氣溫約17攝氏度,年降水量950毫米,年日照1250小時,土壤非常適宜紅薯種植。”雁江區寶臺鎮春天溝村支部副書記劉顯金告訴記者,2017年,春天溝村開始大力發展紅薯產業,注冊了“蜀色薯香”“清水鳳尖”商標,積極盤活撂荒地與四川省農科院合作共建300畝核心示范區,打造薯類現代農業園區,產品主要為省農科院培育的9種優質紅薯和5種食用苕尖。目前,園區內紅薯年畝產3000斤,苕尖年畝產7200斤,高于周邊地區平均畝產。
下一步,園區將進一步深化與省農科院在科研技術、人才培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交流協作。聯合打造科研基地,拓展“科研基地+科研單位+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多方共建模式,實現科研成果在區域內率先落地運用,再逐步推廣到周邊地區,此外,還將積極搭建溝通和學習平臺,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定期開展技能培訓,逐步培育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
黨建引領
打造現代農業新樣板
據了解,寶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薯類農業現代園區的建設和產業發展,積極建強園區發展的運行體系,組建規劃發展、園區建設、后勤保障等7個工作組,抽調精干力量組成黨員干部專班推進園區建設。同時,園區完善集體經濟組織結構,建立了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通過線上線下銷售、餐飲龍頭訂單、等模式,推動產業不斷發展。
下一步,作為雁江衛星鎮、城市后花園的寶臺鎮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城區,立足成渝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和資陽現代農業產業生態圈,按照“一帶一核四區多節點”發展思路,以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為切入點,著力實現“院校研發、先導示范、價值延伸、科普教育”四大功能,以春天溝村特色產業為核心,打造萬畝農業示范區,努力實現園區產值翻一番,帶動轉龍村、涼水村、月水壩村周邊村社,輻射拓展到整個寶臺鎮,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綠色、精品、農旅、高價值農業轉變,為雁江建設現代農業提供綜合示范和技術支持,力爭打造資陽現代農業科研合作示范基地和成渝中部特色糧食蔬菜產業優勢區,建設四川丘陵地區現代農業樣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