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2日電 (記者 劉忠俊)“百年新文化,眉山新輝煌”分享會12日在眉山市舉行,來自省內外專家學者、散文作家齊聚分享品味《中國白話散文百年史》。

“天下好學之士多在眉州”,唐宋散文八大家,眉山“三蘇”(蘇洵、蘇軾、蘇轍)占了三家,兩宋時期眉山進仕達880位。“分享會在眉山舉行,可以說是現代散文延續中華上千年優秀文脈的一次“還鄉”活動。”四川省作協創研部主任、著名作家馬平認為,自己參加《中國白話散文百年史》分享活動,意味著一腳踏進了兩個領地,不只白話散文,還有文言散文。此外,眉山還是在場主義散文運動誕生地。
眉山市文聯黨組書記李樹倫表示,在“三蘇”故里分享《中國白話散文百年史》,回望中國白話散文從“啟蒙”到“在場”的百年不凡歷程,品味百年中國白話散文風采,具有特別意義。

分享會上,在場主義創始人周聞道介紹了《中國白話散文百年史》選題和編輯出版等情況。他認為,該書堅持以散文與時代的關聯為主線、以現代民族國家構建為核心、以“介入,然后在場”為價值尺度的編寫理念,采取“片面的深刻”方式,對百年白話散文進行了客觀理性的遴選、審視與評判,在當今的散文史中獨樹一幟。四川大學教授、博生導師唐小林稱,自己之所以要編寫這樣一部散文史,完全是受歷史和時代感召,是受當下生動的散文創作實踐所激勵。他認為最近這100年,之所以發生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因為它始終貫穿了一個主題,那就是把古老的中國建設成為現代民族國家。

10多年前眉山諸君領銜發動的在場主義散文運動,乃是對白話散文百年史偉大在場傳統的回顧、回歸、接續、傳承與光大,而其內容本身也構成了中國白話散文百年史的重要部分。青年評論家申紅梅以生命呼吸比喻散文思潮對散文變革的推動,認為就像呼吸推動生命的成長一樣,一個有生命力的文體亦然。流派和思潮起伏跌宕,表現了散文呼吸的相續。沒有哪個呼吸是錯誤的,它們只是執著地共同推動生命的延續,推動了散文成長和發展。“仿佛一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場主義,在場中人。這就是我們身邊的一部文學史,我們既是在場的見證者,追隨者,也是在場者。”眉山作家李海燕深有感觸稱。
另據出版方代表透露,與百年史配套的《中國白話散文百年經典》,已完成作家作品遴選、編輯,已進入出版審核環節,預計2022年上半年即可出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