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陳泓勛)12月12日,一輛印著“金通工程·天府交郵通”的黃色公交車緩緩從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南充市順慶區分公司(以下簡稱“順慶郵政”)快遞物流倉配中心駛出,前往順慶區蘆溪鎮快遞物流運營中心,車上裝滿了快遞包裹和郵件,這是順慶區第一輛“載貨”城鎮客運公交,它的出現標志著該區全面啟動了“交通+郵政”合作新模式。

在此之前,順慶郵政和順慶區城鎮公交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順慶城鎮公交”)本沒有任何關聯。郵政作為全國“使命必達”的快遞公司,不管再偏再遠的地方都能將快遞郵件送到手上,這一點是順豐、“四通一達”等民營快遞公司不曾具備的。順豐目前只有區縣一級有網點,大多數偏遠鄉鎮都沒有覆蓋;“四通一達”也僅僅是到鄉鎮,不會將網點覆蓋到村。而郵政是真正能夠將快遞包裹送到村民的手中,正因為郵政“使命必達”的優勢,所以高校錄取通知書、法院傳票、檔案、護照等重要文件一定是郵政配送。
“有時候一個村只有一個信件,我們也要完成正常流程配送,務必將快遞送到。”順慶郵政快遞物流倉配中心工作人員說,這雖然方便了人民群眾,但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造成長期虧損和資源浪費。

2016年,順慶區將大多數私家客運車司機吸收到公司,在全區開始實施“城鄉公交一體化”,實行企業化管理,按點發班車,車票價格比之前普遍降低一半,不僅方便鄉鎮群眾出行,還讓老百姓得到了經濟上的實惠。但隨之而來的是,因為城鄉公交按點發車,無論乘客多少,都必須出站上路,常常造成空載或不滿載的情況,也無形中增加了公司運營成本,造成資源浪費,甚至公司虧損。
郵政與城鄉公交都是服務于農村群眾,兩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和資源,如何繼續服務好群眾?怎樣才能發揮出各自資源的最大優勢?怎么才能讓公司止損實現長期化運營?兩家公司走到一起,決定展開合作,重新整合資源,“交郵融合”因此應運而生。
“交郵融合”就是將傳統的郵政配送服務與城鎮客運公交有機結合起來,用空載的公交車將郵政快遞包裹按照既定路線運輸到鄉鎮客運集散點,實現公交客運車既可以拉人,又可以拉貨,大大降低了雙方公司的運營成本,增加了收入,也同樣方便了群眾。
當日,在順慶郵政快遞物流倉配中心,工人們將發往蘆溪鎮的快遞包裹搬運到公交車后排座位和過道上。這輛公交車10分鐘前抵達倉配中心,按計劃10分鐘后將從城區車站開往蘆溪鎮,并沿途停站上下客。但這一趟出行,拉運的主要是郵政快遞。而這些快遞,原本由順慶郵政在當天配送到蘆溪。“交郵融合”后,郵政的業務被城鎮公交公司“拉”了。
“反正現在發車也是‘掛空擋’,把這些快遞包裹順路帶到鄉鎮上,豈不是兩全其美?”負責本班公交車的王師傅笑著說。
在位于蘆溪鎮的公交客運站,早已經有師傅等候在這里,公交車一到就幫忙卸快遞包裹,并搬運到倉庫。在倉庫里,幾個整齊的貨架一字排開,貨架上以村為單位分門別類的堆放著整理好了的快遞包裹。據蘆溪鎮快遞物流運營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分好類的快遞將由小貨車進一步配送到村上集中點,村民可在家門口就拿到快遞,再也不用等到趕場的時候來拿了。
“郵政和我們公交公司及時止損,鄉村群眾取件送件更方便,公交搭運快遞后,至少實現了三方共贏。”順慶區交通運輸局局長黃俊介紹,今年以來,該局充分改造利用沿線鄉鎮客運站,拓展其服務功能,兼容公交客運、物流快遞、農產品代銷等服務,完善場站綜合樞紐軟硬件設施配套,推進交旅、交郵、交快等合作,計劃對蘆溪鎮、漁溪鎮等5個客運場站進行功能融合改造。同時,該局正充分利用建制村村委會、聚居點等探索創建村級物流服務點,讓地方農產品和城區商品互通,實現方便快捷流通,計劃2021年底前,創建村級物流點108個,覆蓋所有建制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