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3日電 (楊檎 朱志群 鄧軍)“157分換了157元錢的東西,太安逸了!”近日,在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新華村“積分超市”,村民陳益海提著滿滿當當的購物袋,笑瞇瞇地說。
這是新華村正在開展的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兌換活動,陳益海靠垃圾分類積了157分,兌換了洗衣粉、抽紙、毛巾、盆子等價值157元的日用品。“現在我們不出村就可以把廢品賣成錢,還可以用積分來兌換東西,簡直太安逸了!”陳益海的喜悅溢于言表。
在“積分超市”的陳列柜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抽紙、洗衣粉、潔廁劑、毛巾、肥皂、牙刷、盆子等日用品。10多名村民排隊登記,按積分選取相應的用品。
村民王鳳瓊家被評為“最美庭院戶”,村上獎勵了20個積分,她兌換了掃帚和垃圾袋,“這次被評為示范戶,我感到很光榮!”
新華村支部書記夏坤軍介紹,今年以來,新華村制定了“四凈”道路標準、“五美”庭院標準、垃圾分類“六字訣”、“七好”家庭標準,用“有感行動”激勵村民增強環保衛生意識,自覺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根據標準,村民到村級垃圾分類投放點按要求投放垃圾,可回收垃圾按市場價售賣,除了得到賣廢品的錢,還可以按銷售金額的10%獲得積分。除了垃圾分類之外,也可以通過創先爭優、志愿服務等行動獲得積分。村里建起了“積分超市”,村民憑借各自的積分,可到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白祺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周末時常和小伙伴們幫忙清潔村里的公共區域。“我現在可以當志愿者了,不僅能幫大家做事情,還能把撿來的廢品賣成錢。今年我賣廢品已經掙了60元,還幫家里掙了積分,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白祺興奮地說。
村民王忠國夫婦今年50多歲,孩子常年在外,家里環境以前較差,自清潔衛生評比以來,他們堅持掃干凈擺整齊,逐漸養成了良好生活習慣,目前已通過“積分超市”兌換了價值150元的用品,“不管以后還有沒有積分兌換,我們都會保持下去。”
“通過近一年的試運行,成效良好,村容村貌全面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攀升,為新華村建設生態文明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夏坤軍說。
據悉,新華村位于北川羌族自治縣永昌鎮西南部,轄區面積7.9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2366人,是永昌鎮五大農業公園“生態水果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種植青脆李、鳳凰李500余畝,藍莓180余畝,獼猴桃300余畝,耙耙柑300畝。
在收入連年增長、生活步入小康的同時,新華村響亮地提出了“用優美環境迎客,用香甜水果待客,用真誠善良留客,用美好回憶送客”的口號,從整治人居環境著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村實行“垃圾分類積分制、清潔衛生評比制、循環利用分紅制”,以“眾參與、戶分類、村收集、企回收”的模式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清運回收,以戶為單位開展清潔衛生分類評比,以循環利用分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益,形成了“清潔家園人人參與,美麗鄉村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