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15日電 (劉剛 周嘉 程潔)“山綠水清、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村莊干凈……如今走進貢井區建設鎮,新氣象撲面而來。”12月15日,自貢市貢井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貢井區以黨建為引領,在建設鎮先行先試,探索出一套“院落自治”鄉村基層治理模式,通過“院落長”“院落黨員服務團”“院議說”等疏通鄉村治理和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村莊面貌一新,切實把“兩項改革”成果轉化為發展紅利和治理實效。
“院落自治”,鄉村治理“活”起來

據介紹,隨著鄉村合并,貢井區建設鎮由原來21個村合并為13個村,196個組合并為131個組。村組管轄范圍擴大,管轄人口增多,增加了鄉村治理難度。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村級要負責多項工作在基層落實,常常忙不過來。通過推行‘院落自治’,提高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鎮黨委書記曾浪說,基于此,鎮上產生了推選“院落長”、推行“院落自治”的想法。
今年年初,建設鎮在麻柳村、大田村開展試點,探索以地域分布和鄉情宗源為紐帶,將村民小組和散居院落,按照“自然村院落”“同心圓院落”“聚居點院落”三種形式進行劃分。同時,由村民自行選出熟悉院落住戶情況、熱心公益事業、群眾基礎較好的老黨員、退役軍人、鄉賢等人員當“院落長”。以院落為單位,引導村民就環境衛生、矛盾調節等工作進行自我管理、互相監督、互幫互助。
“院落長”上崗,鄉村治理“活”起來。截至目前,麻柳村已舉辦“院議說”120余場次,收集問題223個,協商解決環境衛生、鄰里矛盾、疫情防控等問題150余件,并將問題解決情況及時在“連心墻”上公布,真正讓黨的政策、村域治理、民生服務等下沉到院落。
黨員下沉,架起黨群“連心橋”

近日,在大田村鐘房驛站院落,“院落長”繆體華組織村民召開“院落會”,了解村民新冠疫苗接種情況。到場的還有“院落黨員服務團”,給村民們普及疫苗接種知識。
據了解,在推行“院落自治”的同時,建設鎮還構建起了“黨總支-黨支部-黨小組-院落黨員服務團”的四級黨建組織服務體系。每個黨小組對口聯系3至4個院落,并在每個院落成立“院落黨員服務團”,指導、支持、協助院落長開展工作,建立“黨小組+院落”對口聯系幫扶機制。今年以來,全鎮通過“黨員服務團”為困難家庭解決低保、困難救助等問題近2000個。
針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院落黨員服務團”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資料復印、申請填寫、資料提交等10項代辦服務,對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重點群體和勞動力缺乏、經濟困難等特殊家庭,開展照看老幼、互幫農活等志愿服務,將小院落變成大家庭。
此外,建設鎮還梳理利用全鎮農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資源優勢,建立“院落導師”幫帶機制,以購買農產品、聘請務工等方式,增加農民收入。同時,鼓勵群眾通過土地、資金、技術入股的方式實現抱團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種養殖、水果采摘、鄉村旅游、農耕體驗等產業。
黨建領航,鄉村處處皆新景
在“院落自治”具體實施中,建設鎮大力實施院落美化工程,在院落中注入歷史文化、鄉土文化、家風文化,形成“一院一景”的鄉村新景象。以麻柳村柳岸家園為例,重點抓實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建成投用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打造人文景觀,建成干凈整潔、村美人和的“綠色院落”。
據悉,不僅有“綠色院落”,“黨建火苗”還點亮了一個個“紅色院落”。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建設鎮聘請50年以上黨齡的老黨員組建了“銀齡宣講團”,義務在各個院落巡回宣講紅色故事,用村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黨的主旋律。依托全鎮鄉村旅游發源地、川南血橙之鄉、龍都早香柚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等品牌,引進業主建立專合社、農業發展公司等,引導各院落的農戶積極加入,實現與資源、資金、勞動力的抱團發展,把農戶緊密嵌入產業鏈,帶動婦女、留守老人等發展靈活居家就業,實現村民增收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