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0日電(王爵 楊曉江 羅虹)19日,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常玉之謎》新書發布會,在南充書有朋書店舉行。該書由媒體人鄧成滿編著,他從一個媒體人的視覺,為世人揭開常玉身上的諸多謎團。

常玉,1895年出生于南充市順慶區,后在家族的支持下,前往法國巴黎留學,與徐悲鴻、林風眠熟稔,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繪畫大家。1966年夏末,常玉于貧困潦倒中在巴黎寓所去世。
2019年11月,常玉巨作《五裸女》,在香港佳士得經過多次競爭,最終以2.66億港元落槌,加傭金以3.039億港元成交,創出常玉繪畫作品拍賣個人紀錄,同時刷新華人繪畫作品拍賣紀錄。
“常玉生前可能不會想到,其畫作會在他去世多年后一路暴漲。”鄧成滿說,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開始去了解這個生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但他們很快發現,你越是想了解他,越發現他身上謎團重重。
早在2006年,鄧成滿就知道“常玉”這個名字。當時常玉有一幅名叫《粉蓮》(又名《花中君子》)的畫作在香港拍出2812萬元港幣,鄧成滿曾寫過長篇報道。也正是因為該報道的調查采訪,讓鄧成滿從外圍對常玉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便開始著手去尋訪常玉家族的后人,以及那些曾與常玉有過交集的故人,從他們的口中來還原常玉。
2020年,鄧成滿開始整理過去十余年里搜集整理的有關常玉的資料文獻和采訪筆記,以一個媒體人的視覺來揭開常玉身上的諸多謎團,試圖讓外界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常玉,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常玉之謎》。
鄧成滿在《常玉之謎》這本書中,通過有關常玉身世、學業、死因等10個謎團,串聯式將常玉一生的家庭婚姻與藝術經歷匯聚成冊,借助提問與解讀,巧妙地將中外資料、史料文獻以及其本人對常玉的思考與探索進行“有機的無縫”融合,為讀者打開了一扇觀察和了解常玉的“視窗”。
“《常玉之謎》的出版,填補了目前國內外關于常玉文學創作這一領域的空白。”旅歐學者、法國華工暨留法勤工儉學生研究會會長楊光認為,這本書不僅可讀性很強,其中還有不少南充方言,能讓讀者親切地感受到其濃烈的“巴蜀味”與“常玉情”。
“如果說常玉是一張南充文化名片,這本書則是這張名片的散發人。”四川省美協理事、南充市美協副主席秦毅表示,《常玉之謎》的出版發行,對于增強南充文化軟實力,提升南充的美譽度,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