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12月21日電 (周超華 石莉 雷生)隆冬時節,寒風嗖嗖。在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河東長江大橋、華商同心文化園等城市建設項目攻堅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場景,吊臂在江上揮舞,工程車來回穿梭,不斷刷新著建設進度;在麒麟文化廣場,迎著寒冷江風,和著鳥語花香,市民悠閑散步,小朋友嬉笑追逐。

近年來,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認真貫徹落實納溪區委“121”發展戰略,聚力“一體發展”,攻堅“兩大突破”,城市建設規劃,高位推進新城建設、老城改造,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完善路網、學校等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加快推進,進一步聚人氣、商氣。集產、學、商、住為一體的城市格局正悄然形成。
高標準新城建設如火如荼
永寧街道作為納溪區城市建設的主戰場,如何進一步聚人氣、謀發展是近年來在城市建設攻堅突破方面的主攻方向和落腳點。
“要將永寧街道建成‘公園城市’,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永寧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任偉強介紹說。在永寧街道,有麒麟文化廣場、五頂山公園、護國公園、奧體中心等大型公園、廣場,從江邊延伸至市委黨校新校區。街道在“公園城市”建設中深挖“護國文化”內涵,打造獨具特色的永寧新城,形成“走出家門見公園,走進公園聞花香”的公園城市新格局。”目前,未來城小區、紫陽首座、富力華庭等12個小區居民已成為麒麟文化廣場、五頂山公園、護國公園、奧體中心等大型公園、廣場的的受益者,推窗見綠、看得見山、望得到水的公園城市格局已初步形成。
“我們住在護國公園旁,每天晚飯后,我和老伴都出來散散步,跳跳舞,生活在這樣的公園城市很舒心。”12月20日,永寧街道未來城小區的張阿姨說。
“目前,河東長江大橋、五頂山西側道路、華商同心文化園等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快速推進,棉花坡中學附屬綜合樓、賢達。錦繡御府、富力。華庭等城市建設民生工程主體已完工,成為納溪城市建設的新亮點。”永寧街道建設管理服務站站長周文海說。
提品質改造與治理“雙提升”
永寧街道在大力建設新城的同時,以“紅護家園”基層治理模式為著力點,大力推進舊城改造墻體陳舊、污水管網、電網路網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門禁、天網工程、智能環保等,落實人防、物防、技防,讓居民住著安心、舒心。推廣運用“紅護家園”自治模式,將黨支部建到老舊小區中,讓黨員帶動居民共同推進小區自治,解決“群眾困難多、矛盾糾紛多、民生訴求多;群眾融入難、就業難、增收難”的“三多三難”問題,讓老舊小區居民享受到優質的服務。目前,永寧街道轄區內有老舊小區76個,改造完工的有5個,已完成“三供一業”改造的7個。
農民街曾是典型的城中村。經過一段時間的打造,以前“臟亂差”的環境徹底扭轉了,街道以“永寧榜樣”為主題,利用舊墻面打造了紅色文化墻,宣傳見義勇為好人李湖江,十多年免費為過往群眾煮茶的四川好人劉淑欽,身殘志堅帶頭發展產業的誠實守信“中國好人”易堂智……一個個身邊鮮活的先進人物事跡,讓過往居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正能量。
街道結合環境相宜,對老舊小區、城中村等進行廣泛添綠美化,綠化面積20000余平方米,建設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大美家園。美化后的“火老山”、農民街、踏水橋等城中村,成了市民晨跑鍛煉、郊游養身的天然場所,在文明城市創建和國衛復審中,得到專家一致好評,多次作為城中村治理的典型進行全市學習推廣。這只是永寧街道實施舊城改造和城中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
聚人氣經營城市助推發展
在大力完善城市配套功能的同時,永寧街道圍繞“經營城市”這一思路,盤活有限資源,打造“半小時經濟圈”,聚力、聚人、聚財助推街道經濟高質量發展。
12月9日,在麒麟文化廣場,一派悠閑和諧的場景。“該回家做飯啦!”上午十一時許,居民王龍喚過正在玩耍的兩個孩子,一家人笑著往家走。王龍是土生土長的永寧人,見證著永寧的發展,“今天人少,多的時候廣場上有一兩千人。”如今,麒麟文化廣場有了一定人氣。
街道在經營城市中大力完善交通路網,目前已完成護國公園至市委黨校大道、疏港路延伸線道路、五頂山西側道路等6處城市道路建設。除了暢通城市道路,街道融入主城區的路網也在不斷推進中,隨著長江六橋和河東長江大橋的推進,今后將新增至江陽區華陽、方山的通道,暢通城市大動脈。交通興引得“鳳凰”來,截至11月,新引進瀘州泰舟科技有限公司投入3000萬元安裝四條智能玻璃印刷生產線已投入運行,引進泰舟科技、恒豐貿易、興固水泥等企業3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2.48%,促進了全街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探索“紅護家園”基層治理新模式,全力服務好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加快建設現代生態新城和親清美麗永寧。”楊玉林對建設宜居宜業宜學為一體的永寧街道充滿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