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0日電 (王易 茍儒君 黃峻豪)2月10日,瀘州市合江縣大橋鎮扶貧車間外的綠樹和和外墻依舊掛著喜慶的紅燈籠,濃濃的年味兒還未消散。但生產車間里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不少工人已經返回到了工作崗位。
郭太華和晏福瓊是今年返崗復工的第一批工人,正月初九車間開工第一天,他和妻子就商量著第一批回到工作崗位。
在進扶貧車間工作前,郭太華和晏福瓊在廣東一家紡織廠工作了將近20年,2020年受疫情沖擊,工廠待不下去了,夫妻二人便回到了合江。回來后得知鎮上開著扶貧車間,夫妻二人又看到了就近就業的新希望。
大橋鎮土地壩村5社村民晏福瓊說“:應聘上崗后,廠里面的領導就細心地指導我們,手把手地教我們學會了線上的各種崗位。感謝這個廠里面的領導對我們的細心輔導、上崗。”
經過就業培訓,晏福瓊很快上手了紙盒加工的新工作,丈夫郭太華則負責車間的物料轉運和成品運輸,夫妻二人一合計,每月能有近萬元收入。在家門口實現了就近務工,家庭也得到了照料,這是外出務工多年的二人不曾想到的。
“對于我們來說,在家鄉本地工作是個很好的機遇,因為我可以照顧到家里面老人小孩,工資方面也比較高。”郭太華說。
如果說郭太華和晏福瓊夫婦倆是最早回到工作崗位的員工,那更早的就是匡國良和蔡效芳夫妻倆了,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離開過車間。
原來,年近60的匡國良和蔡效芳以前長期在家務農,2017年扶貧車間落地大橋鎮后,考慮到老兩口家庭條件困難,匡國良還患有腦梗,政府主動為他們安排了保安和保潔的工作,他們就成為了扶貧車間的第一批員工。5年來,夫妻倆感念政府和扶貧車間對自己的照顧,今年春節,他們主動申請留守值班,在扶貧車間度過了虎年春節。
蔡效芳:“這里生活條件好,一天三餐包吃包,羅娜就是我領導,她對我就像我女兒對我一樣好。”
蔡效芳口中稱道的好領導便是大橋鎮扶貧車間的行政主管羅娜,2017年負責大橋鎮扶貧車間管理工作以來,她將每一個工人的姓名都熟記于心。據她介紹,扶貧車間員工90%以上是女職工,95%以上都是大橋周邊的居民,以45歲到55歲的邊緣化婦女居多。
羅娜說:“在我們落地這幾年來,我們陸續的就業人次達到900人以上,對于他們來說在家附近有一個穩定的收入是很不錯的,他們來感謝我們提供了這個平臺,我們也很欣慰,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體現了最高,也感謝公司創造了這個平臺。”
小小扶貧車間,搭建起村民幸福小康夢。目前,大橋鎮扶貧車間共建有生產線18條,主要面向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知名企業供應酒盒、紙箱,年生產總值達5000余萬元。車間還同時建設了免費職工食堂、免費職工宿舍,讓在這里上班的村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