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2月16日電 題:成都北車輛段貨車檢車員:日行上萬米,一月一換鞋
作者 吳航 曹代平
2月15日,元宵節。早上7時,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北車輛段密地運用車間弄弄坪班組工長李世康如往常一樣,天剛蒙蒙亮就來到作業場。換好工作服走了兩步,卻停了下來,他靠在墻邊抬起右腳看向鞋底,原來鞋底又開裂了。他簡單包了一下,繼續朝著工作崗位走去。

李世康所在的弄弄坪班組地處攀枝花市東區的大山里,主要負責進出攀鋼集團的鐵路貨車車輛的技術交接。攀鋼集團是全國重要的鋼鐵生產企業,其生產的鐵路重型鋼軌占到全國產量的70%以上。平均每天為攀鋼集團運送精礦粉、煤炭、鋼材的鐵路貨車達到600輛左右。
為保證車輛運行安全,檢車員需要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技術檢查,一天下來,平均每人每班要行走15000米以上,期間還需不停地起身、蹲下、探身1000次以上。而作為工長的李世康,負責對工友們的作業質量進行復查,他行走的路程要比大伙多出1倍。
鐵路軌道旁鋪滿了大大小小的道砟石,看似普通的行走卻對鞋子磨耗極大。李世康平均一個月就得換一雙鞋子。

來到作業場的檢車員待檢室,清點工具,檢查衛生,查看作業記錄。完成這一切后,李世康又坐在桌前拿出本子,開始寫班前計劃。等到窗外天已亮明,李世康這才緩緩起身,此時,接班的工友們也陸續來到待檢室內。
8時整,李世康準時召開接班會。他翻開工長手冊,點名,安排布置當天的工作。班組共有25人,平均年齡54歲,是車間平均年齡最大的“老年班組”。今年50歲的李世康,勉強算得上班組的“年輕人”。但班組老職工們對這個“年輕人”都很佩服。

“黨員、高級技師、先進生產者、安全標兵、20多年的工長,這些都是他的頭銜,不過要說他最厲害的頭銜,還要屬車間的閘瓦插銷故障發現專家。”檢車員李旭峰說。
原來,運煤車輛需要進入翻車機傾倒煤炭,極易造成車輛配件脫落、移位等安全隱患。一旦檢車員沒有發現故障,車輛在運行中就極有可能發生配件脫落事故,影響鐵路網的安全暢通。為防止車輛閘瓦插銷故障漏檢,李世康反復對比檢車員作業指導書的相關要求,以及工友們的工作習慣,并將二者進行全方位結合,深入摸索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反復多次嘗試后,李世康在作業指導書“一跨、一俯、三探”的基礎上總結出閘瓦插銷“三點式”檢查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拍攝成短視頻供工友們學習,使班組的閘瓦插銷故障的發現率從原來的82%提高到了99%以上。

接班會后,工友們陸續進入作業現場開始一天的忙碌。李世康也拿起工具,跟著進入作業現場。“3道,密地方向來車,大家注意安全!”見一列車緩緩駛進攀鋼集團的車輛技術交接作業場,李世康用對講機大聲提醒。作為工長,李世康不僅要守護車輛的運行安全,更要守護班組職工的人身安全。
“機次5輛,脫軌自動制動閥手把關閉。注意加強全車檢查,沒準又像我一樣成為‘萬元戶’。”檢查發現車輛故障,李世康對大伙進行提醒。原來,去年李世康在例行檢查車輛時,發現一輛貨車的脫軌自動制動閥手把關閉故障。多年的謹慎檢車習慣,讓他加強了對這輛車的全面檢查,最終發現了一起危及行車安全的重大故障,得到成都局集團公司和成都北車輛段的嘉獎,獲得1萬多元的獎勵。因此,他成了工友們口中的“萬元戶”。
50分鐘后,工友們作業完畢,李世康領著大伙回到待檢室休息。這時,離下一趟列車檢查還有半個多小時,李世康又召集大家坐在一起,見縫插針地開展起他的“工長小課堂”。
隨著鐵路技術裝備快速發展,對檢車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加之班組職工年齡普遍偏大,學習業務的主觀能動性有所下降。為督促工友們學習,李世康同時扮演起了老師的角色,將需要大家學習掌握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給大伙講解,盡量讓大家跟得上鐵路發展步伐。在李世康的長期努力下,他所在的這個“老年班組”職工在上級組織的各種考試中都沒有拖過車間的“后腿”,均順利通過。
忙了一整天,下午18時左右,終于到了一天中最為空閑的時段。回到待檢室的李世康從手機存放柜取出手機,與家人視頻通話。他說今天又穿了一天的“破鞋”,引得電話那頭的家人們哈哈大笑。聽著不到3歲的孩子叫著爸爸,李世康十分欣慰。
由于檢車員工作實行倒班制,工作30年來的李世康極少能在節假日團圓。“早就習慣了!家人也理解,鐵路工人犧牲小家成全大家嘛!”放下電話,李世康回味著剛才與家人的通話,臉上掛著笑容說。(完)